從家族文化視角詮釋廉政文化底蘊 晉祠館藏《郭公廟碑》首展
【中新社太原七月廿一日電】(記者胡健)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祠珍藏的《郭公廟碑》二十一日在《貞珉鐫德──唐代郭氏忠孝廉義文化展》首次公開亮相,旨在通過碑刻探尋唐代郭氏家族的歷史貢獻與家風文化。
展覽以晉祠珍藏的《郭公廟碑》(現存十四方青石楷體陰刻碑)為依託,分為「碑刻源流、世家脈絡」「忠唐三傑、永垂奕世」「清節立世、忠孝傳家」三個部份,通過對碑刻的解讀,系統闡釋郭氏家族「孝悌傳家、忠廉為政」的文化根基,揭示唐代士族將個人修為、家族榮辱與國家興衰緊密融合的處世哲學。
作為重要的廉吏文化教育基地,晉祠博物館已構建起系統的廉政文化矩陣。其中,《山西古代廉吏陳列展》集中展現從戰國到晚清九位山西籍或曾在晉地任職的傑出廉吏事跡,《高行清粹──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展》詳述了于成龍「天理良心」的為官準則和「不要錢、不怕死」的誓言,為後世樹立了廉潔奉公的典範。
晉祠博物館副館長謝強表示,此次展覽通過珍貴的碑刻文物,深入挖掘唐代郭氏家族忠孝廉義的文化內涵,將家族傳承與廉吏文化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廉吏文化的展示維度,從家族文化的視角詮釋了廉政文化的深厚底蘊。
晉祠現存碑碣石刻四百四十四通,既有皇室貴族、顯達官吏、地方百姓出資營建宗祠的發願文,又有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等遊覽晉祠留下的詩文墨跡。其中尤以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書的《晉祠之銘並序》和刻於唐武周時期的《華嚴經石刻》最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