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功能性溝通障礙  向南

和青春期的男生非常難溝通,完全就是頂心杉,句句都在放負,好像甚麼都不放在眼內,偏偏自己有沒辦法獨立把事情做好,經常要向父母求救,這導致我心理極之不平衡。一方面我作為家長,本職就是照顧自己的孩子,事無大小我都可以打點好,我是心甘情願。在另一方面,我又好擔心這些性格和行為,會延續到他上大學甚至出來工作,這樣就很可能會影響他的發展,並且會處處碰壁,始終將來他面對的人是同學、老師、同事和老闆,人家看你性格差、事情沒交帶、缺乏責任感……後果真的可大可小。

因此,看着那青春期男生的嘴臉,有時我還是忍不住會生氣和酸他:平日對我呼呼喝喝,有事才想來求我,這會不會太自我為中心,太不講禮貌,又太不懂做人?若不是我兒子,坦白說任誰這樣對待我,我是絕對不會給好面色,也絕對不會幫忙。連我大兒子都安慰我,說他當年讀中學並沒有這樣對待父母,我們應該「感恩」,搞得我和老公聽了都哭笑不得。

讀過一些科學研究,心裏是知道有些情緒和行為,基本上都是成長發展帶來,沒法避免,只可以緩和。我現在採取的策略都是酸幾句就算,能做的我還是按我作為家長的本份好好做,至於甚麼教育和建議,能忍口就忍口。書裏面說,跟小朋友交流,千萬要把功能性溝通控制在百分之二十,應該把時間留給情感交流。甚麼是功能性溝通?就是我上面講的工作、學習和待人接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