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用新MiC技術提速增效 四日建造一層樓

 【香港中通社7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梁嘉軒)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17日在香港科學園簽署合作備忘錄。當日的活動介紹了由「智易扣」系統賦能的第二代「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技術優勢,預製房屋組件通過鋼筋環相扣,可實現每樓層4日的建造周期目標。

 「智易扣」是一種高效創新的預製混凝土結構內牆牆體連接節點系統。中通社記者在現場見到的模擬裝置顯示,兩件相鄰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MiC)的組件會預先留好鋼筋環,組件與組件由「串」字形組件相連,每連接處以「I」字形鋼筋定位,最後灌漿定型。

 據介紹,「智易扣」讓牆體厚度由350毫米減至250毫米,可增加建築室內可用空間。經測試驗證,「智易扣」的牆體比相同厚度的傳統牆壁能多承受約10%的負荷。

 所有連接工序可於模組的頂部完成,無需側向或室內施工,特別適用於市區密集建築項目。工人可在樓層上方完成組件間的連接,除了可以省卻扎鐵工序的時間,更可形成具有高承載力的組合結構內牆牆體。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致辭時表示,當局未來10年興建30.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很清晰,要大力提速、提量、提效、提質,同時要降成本、保安全,創新科技的幫助不能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在各方的努力下,香港創科上、中、下游的協調發展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當日房屋局與NAMI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正是香港上中下游正面互動的良好示範,也是政、產、學、研高效合作的一個例子。

 NAMI董事局主席鄭淑嫻致辭時介紹,NAMI自2019年起,與房屋署共同研發「智易扣」系統,並成功應用於公營房屋上。NAMI期盼與房屋局攜手合作,包括就模組填縫材料、隔音材料,以及超高強度高質混凝土的研發,推動公營房屋建造進入新時代。

 房屋局及香港房屋委員會近年來積極運用創新建築技術,以全力提速、提效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並應對建造業技術勞工老化和短缺。此前,房屋局舉辦「武林大會」,為多款智能建築機械人提供實踐檢驗、落地使用平台。其中,油漆機械人輔助系統可將室內油漆施工效率提升5成以上,僅需2名操作人員即可完成一個公營房屋標準層的牆面處理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