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溫杯到養生水 京城青年「養生」升級

 【香港中通社北京六月二十九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恭百)夏至節氣剛過,京城氣溫躥上近四十攝氏度。在這樣的大熱天裡,「中式養生水」正被京城年輕人列入日常飲品清單。正如香港常見的凍檸茶、竹蔗茅根水一般,紅豆薏米水、話梅陳皮飲、柚子銀花露等養生水引起內地青年濃厚興趣。

 所謂「中式養生水」,多指以紅豆、薏米、枸杞、紅棗等常見食材製成的即飲產品。它們不是保溫杯裡泡發的幾顆枸杞,而是搖身一變,成為老字號的引客招牌、便利店商超貨架上的新寵。

 距故宮神武門步行僅十五分鐘的長春堂順時而飲店舖裡,店員正熱情介紹,夏至適合喝的一款牛蒡雙豆三絳茶,「消暑降溫,最近賣得特別好」。說話間,一小杯冒著熱氣的樣茶遞到顧客面前試飲。

 這家由北京著名的中藥老字號長春堂拓展的新式茶飲店,深諳百年藥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養生之道,根據節氣時令推出養生茶飲,受不少年輕消費者青睞。

 顧客顧穎(化名)表示,順著節氣喝飲料,有種特別健康的感覺,十幾塊人民幣能買到健康飲料,價格很合適,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口感清爽,配料很天然,沒那種『科技感』,我覺得很健康。」遊客盼盼(化名)細品一口綠豆類飲品說道。

 記者發現,該店吸引不少「養生派」,更有普通消費者光顧。和朋友來此閑坐的Bonnie說:「特別適合不喝咖啡的我,喝完內心愉悅。」她們點了一壺養生茶配蛋糕,卻並不刻意為養生而來,她們很贊同這種順應時節飲茶的理念。也有顧客喜好酸梅湯之類的養生「糖水」,落單時選擇半糖或少糖,只求「降低身體負擔的同時解饞」。

 這股「中式養生」風潮不僅講求古法,也擁抱科技。北京朝陽區某超市內,一家現煮草本茶的店舖內,立著一面AI「魔鏡」,通過3D面部掃描以及答題測試,不到一分鐘就能為測試者生成一份健康報告。店員解釋道,消費者了解自身體質後,就能「對症」落單養生草本茶飲。「我們家的配方是老中醫調的,有十五年歷史,現在許多年輕人流行『養生朋克』,對中醫傳統文化興趣濃了,不過還需要專業引導。」

 從「日咖夜酒」到保溫杯裡放枸杞,再到嘗試「中式養生水」,越來越多內地年輕人的「養生」行動在升級。他們不再滿足於基礎的滋補,轉而將「熬夜水」「五紅水」等納入日常清單。內地智庫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二0二四至二0二八年內地「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約百分之八十八點九;二0二八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約一百零八億元,對內地無糖飲料替代率或將超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