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勢經文)供給循環  方道源

經濟前景不好,消費信心疲弱,越來越多人習慣北上消費,既吃晚飯、又飲廢水、亦逛超級市場,驚覺內地在這些年來改變之大。先不論現在到處都是電子支付,就連商場的布局和整潔程度,絕不是二十年前能夠想像的,發展的方向根據需求而轉變。

然後我們會發覺,食肆的枱越來越小,餐廳內只保留少量大枱,大量的四人枱取代以往的十人至十二人餐桌,無他,一孩政策之下,越多小型家庭;時間成本越高,越多預製菜的存在,因為食物不再新鮮,於是烹煮方法越來越濃味,酸辣鹹都是極端刺激味蕾。

越來越濃烈的味道,帶動手搖飲品的需求,甜甜的芝士奶蓋水果茶,正是酸菜魚烤肉火鍋的絕配,在一個商場內循環不斷,形成妥妥的生態圈。常說希望增加選擇,但其實我們的選擇已經被別人的需求限制了供給,於是每個商場的布局大同小異,當中的差異,也許只有微不足道價格。

好像蘋果和Android創造了一個全面的APP平台,影響着各人的需求,生活都圍繞在各類軟件中,甚至忘記我們曾經有獨立的MP3播放機、相機、攝錄機、電腦、報刊、書籍、DVD機,和最單純但款式又五花八門的手提電話,雖然一部手機已經可以實現各種需求,但每樣事物都未能做到頂峰,好像這樣的商場,包羅萬有已實現普遍需求,而我們依然懷念不便卻又能打開各種事物,從而獲得的新鮮感與快樂。

人生是需要驚喜的,在有限供給的時候,既然商場滿足不到,於是就在他們的counter中尋找盲盒,尋求打開一剎的刺激:「靚女,我想要嗰一盒。」

「先生,對不起,你能說普通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