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五月十五日電】(記者王瑩、吳曉穎、鄭天虹)「二十一天的集訓班,我成功減掉脂肪六點三公斤,這是對我努力堅持的最好見證。」作為大連理工大學首期體重管理特色課程學員,學生小陳開心地分享成果。
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大連理工大學開設了體重管理特色課,設置連續二十一天的短期集訓班和全學期的長訓班兩種形式,由科學鍛鍊、健康飲食和心理疏導組成課程體系。
首期集訓班近日收官,三十三名學員總計減脂一百一十六公斤,血壓指標、心理健康狀態等也顯著優於課前狀態。學生們認為,通過這種團隊集中式專項鍛鍊,既培養了良好的大學生活習慣,增強體質健康,更增進了自信。
當下,體重管理成為中國公眾熱議話題,各地高校也紛紛推出相關舉措,通過設立「減脂餐窗口」、舉辦減重比賽、開設生活方式門診等,幫助學生養成科學運動和健康飲食習慣,更好管理體重、強健身心,營造健康風尚。
獨輪車「運糧」、肩挑扁擔穿越障礙……作為全國首批健康學校建設高校,華南農業大學新學期在第二屆農耕趣味運動會現場啟動首屆「體重管理大賽」,通過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等舉措,構建全鏈條健康支持體系。
「我的BMI指數長期超重,過去總因身材焦慮逃避社交。這次參賽正是要借助科學機制和集體監督,跨出改變的第一步!」華南農業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師聖君說。據介紹,學校將在第二年再次測量參賽者體重,對於達到目標者給予獎勵。
四川大學校醫院開設的生活方式門診,契合了年輕群體對科學減重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強烈需求,受到師生追捧。
「校醫院生活方式門診籌備有半年時間,此前我們對一年級新生進行生活方式抽樣問卷調查,發現學生中不吃早餐、睡眠時間不足八個小時、運動時間不足的情況較為普遍。」四川大學校醫院業務副院長蘇巧俐說,生活方式門診強調「治未病」,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倡導學生健康飲食、適當運動、合理睡眠、情緒調整,爭取降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在青年群體中的發病率。
學校開設多年的《體重控制理論與實踐》課程同樣火爆。「七分吃三分動,三個月就能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四川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韓海軍說,課程除了融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體重管理科研成果外,還引入水中健身操、水中蹦床、水中自行車等運動項目,讓學生養成愛運動的終身習慣。
高校紛紛推出健康管理舉措是對中國「體重管理年」計劃的積極響應。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超重率百分之三十四點三、肥胖率百分之十六點四。中國二0二四年六月啟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旨在全面系統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從體重管理入手,更重要的是讓科學運動與合理飲食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珠海科技學院教授常波說,除了引導學生把飲食控制和運動消耗結合起來,也需促進其作息管理等其他生活方式的轉型,增強自律意識,提升整體健康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