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週五下班後,為了獎勵一下寶貝女兒的勤奮學習,我帶她們到某小食店買少量魚蛋和炸物,讓孩子們高興一下。就在小食店老闆為我們包裝食物時,旁邊一位年輕的客人,手上拿著四元硬幣,問了老闆一句可以買到甚麼。這名年輕人大概二十多歲吧,但當筆者看著他手裡的四個硬幣後,怎麼有一絲感傷閃過。隨後老闆拿了一串香腸給這名年輕人,大概這四元就只能買這小小的食物吧……當然,側面也反映著澳門物價上漲得很高。
筆者絕對明白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題,我也不是富有人家,但我和丈夫為了孩子,在事業上不敢鬆懈,每天都努力前進,希望能將最好的都給家人。有人說過,孩子要「富養」,以前的我不明白,但經過這些年在社會上的磨練後,我也開始懂得當中的意思。
「富養」不是反義詞,我的解讀是儘量將最好的事物給孩子,不只是金錢、物質、還有學業上的栽培,品德上的教育,以及最窩心的陪伴。從小要讓孩子感受到不愁溫飽的生活狀態,因此必須靠努力學習和鍛煉,才能一直維持生活質素;這樣從而激發孩子們對自己的學業負責,用功讀書,有自己的思維和判斷是非黑白的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那麼,孩子將來到社會上才能有最好的底氣面對挑戰,為社會貢獻,更為自己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
但也有些富有家庭,會特地「窮養」孩子,父母每天鮑參翅肚,卻迫孩子從中學開始便要兼職賺零花錢。每個家庭有自己的相處方式,也有他們經營的原因。但如果一名十多歲的中學生,正處於學業奮鬥期的階段和自我價值觀的形成期,此時最容易受同輩的行為所影響,明明家裡沒有任何經濟困難,以這種提早的社會鍛煉加予孩子肩膊上的話,那樣又真的是好的結果嗎?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作為父母,必須好好考慮,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