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鏡人語)澳門的標誌不應僅是大三巴 李倩恩

多年以來,澳門政府的相關部門以及社團組織等,在對外宣傳、推介澳門時,所呈現的標誌,無論畫冊、書籍、圖片,還有海報,甚至紀念性實物,多媒體動畫的片頭,無一例外,都是大三巴牌坊,那道曾經作為教堂一部分而殘留的牆壁。

當然,不是說大三巴牌坊不能或不配作為澳門的標誌,也不是完全否定大三巴牌坊在澳門的意義與象徵,更不是要詆毀大三巴牌坊,和種種意識形態牽扯上關係。而是探討如此做法所帶來的弊端。

外來的遊客,特別是那些第一次光臨澳門的,心心念念的就是大三巴,也首先就直赴大三巴。以致節假日的時候,大三巴一帶,總要實行人潮管控。那裏的旅遊設施,不堪重負,那裏的人流總要被疏散,那裏的居民難享安寧,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我們需要改變動輒以大三巴為標誌的宣傳模式。當下的澳門,那些世界建築文化遺產,哪一棟哪一處,不能拿出來擺上檯面?那些新式建築,除金碧輝煌的娛樂場所,還有諸如澳門大學校園、旅遊塔、跨海大橋等,都美輪美奐,不可小覷,都能讓外界對澳門刮目的。

我們無論在內地還是國外巡迴展覽介紹澳門的時候,時不時用其他景點的圖案、圖形替代大三巴,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外地遊客到達澳門後,可能就不再紮堆聚集大三巴牌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