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跳碰)「看天」  邱文

四月十五日,廣東宣布進入汛期,會常出現暴雨、颱風、強對流天氣,在風雨季節,澳門人也意識到,夏季來臨,是華南高溫多雨且要應對颱風來襲的日子,民防當局也做好準備,並舉行「水晶魚」民防演習,測試民防機構聯動,也加強與社團、居民共同應對自然災害的操作,防患未然,以及檢討不足,好修正防範措施。

我們這邊廂要應對風雨季未雨綢繆,可是,從新聞訊息卻見,廣西崇左區域出現嚴重乾旱天氣,去年十一月至今,廣西全自治區平均降水最較常年少近七成當地遇上旱災。

許是澳門彈丸之地,更得到國家支援,人們對旱災早欠缺印象,乃至多年前每逢冬春季節出現的鹹潮,也因西江上游大修水利,國家實施調水壓鹹補淡確保西江下游供水調度,鹹潮現象也走進「歷史」,令到澳門居民對旱災、鹹潮感到陌生。

只是,我國以農立國,先輩從生存發展中,掌握了氣候變化、季節轉變,配合地域耕作,為子孫繁衍打好根基。面對氣候變化,除了人們勤奮耕作,便得「看天」,亦即,汛期是氣候變化的「指標」,可是,是風調雨順,又或暴雨、天旱,是大自然「主宰」,人也只能從中做好應做的事,來配合天氣變化,看待收成。

此所以,先輩總是懷抱敬畏之心,看天、看地、看萬物的變化、生息發展,從勤懇中「看天」吃飯,造就了溫良儉讓的民族個性。且總結出經驗,營造成道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凝練成民族堅忍不拔性格,面對外在環境變化、困難險阻,總是發揮韌性「熬」過去,又不怨天、不由人,做好自己事,由「天」安排後續。

這,不是「被動」,反而,是積極的心態來衝破考驗,譜寫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