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最近一直跟我說要出去賺錢,我才想起兩件事。第一,他已經十八歲,不是我記憶中的小小孩,是成年人了。第二,這個滿身肌肉比我高半個頭的男孩,從來沒有出去兼職過,唯一一次笑呵呵地說自己賺到錢,是大前年參加三人籃球賽得到的幾百元獎金。
他整個中學階段都沒有出去做過兼職。對於很多和我一樣,小時候家境不太好的澳門人,大概很難想像中學時不去做家教,因為不幫別人補習,等於沒有生活費和零用錢。大概留在澳門讀大學的人,也一定會找個售貨員或者快餐店服務員的兼職幫補。今時不同往日,可能是因為我們家並沒有很大的經濟困難,所以我並沒有特別要求孩子們幫補家計或自給自足,甚至我覺得,如果我在他們中學時,要求他們出去打工,他們也肯定不願意,又或者擔心家裏出了甚麼狀況。反正,他們都不會覺得出去打工是一件很迫切的事。
現在,大兒子想出去賺錢,我心裏沒有特別大安慰,起先還不太同意,因為他想去做的,是售貨員、倉務員之類的工作。我和他爸爸都想他找些可以能豐富履歷的實習工作,錢多錢少是其次。他顯然對於賺錢和工作有自己的想法,理念和我們那一代真的不一樣。像我們到了大學,基本都對自己未來有個比較清晰的規劃,會按着規劃去吸收更多知識和經驗。這一代的小孩,思想比較單純,人是長大了,心智的成熟速度是明顯的比我們慢。
可能這就是低壓世代的特點,不易老,一切都是慢慢來。十八歲的兒子準備好去搵工面試,程度可能就像我中學時去補習社見工做補習老師一樣。既然留在家裏也不會主動學習,與其沒事做躺在床上玩手機,還不如任他出去打工瞭解一下真實的社會。打工使人成熟,打甚麼工真的無所謂。以前家裏窮,我們找兼職又何曾挑過工作呢?不是這一代變了,是我們家長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