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書局邂逅天南海北的「文化共鳴」,解鎖當代人的社交DNA;在敦煌印局以「印」為媒,飽覽五湖四海的「文化情書」;在敦煌飛天主題郵局,讓絲路古道上的牽念「飛」向世界……「組局」作為當下一種時尚潮流的聚會方式,在敦煌千年文化IP加持下,正在系列「局」中激活社交新範式。
「蓋一個章能收穫很多讚,讀一頁書可能遇見知己。」類似在敦煌書局偶遇同好且瞬間拉近距離的故事,近年在敦煌各種「局」中屢見不鮮。在留言板上,常有遊客寫下對絲路敦煌意猶未盡的各種願望,這些連接著天南地北的文化共鳴,通過沉浸式社交方式,不斷解鎖年輕人的社交DNA。
敦煌文旅集團工美文創公司副總經理何慧敏4月2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隨著文旅市場需求日益多元化,敦煌近年相繼設置敦煌書局、敦煌印局、敦煌飛天主題郵局,以及籌備中的敦煌酒局,將不斷滿足遊客的深度體驗需求。
「你也在讀這本樊錦詩先生的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即便是素不相識的人,也會因為一本書中的話題展開討論。因一杯咖啡圖案的敦煌元素產生互動後,在敦煌書局前來一張「離別前的合影」,則是「朋友圈」裡最動情的流連忘返。
據了解,敦煌文獻記載的眾多宴飲活動中,根據不同的規模和性質,稱為「局」(或「局席」)等。古代比較重要的飲食活動是在用某種植物編的席上舉行的,這種席子也稱「筵」,後來就以「席」或「筵」代稱宴會。
在文旅休閑的潮流版圖中,旅遊集章是不少年輕人旅行清單上的「必選項」。敦煌印局近年持續聚焦「數字時代」下的「慢社交」方式,並打造了版畫印、地區印等八個系列的800餘枚文創互動印章體驗,將集章與社交緊密相連,成為一種可以收藏、回味和展示的實體儀式。
據敦煌印局不完全統計,2024年在該局參與集章打卡的遊客中,18歲至35歲年輕人佔比達77%。調查顯示,參與集章活動的遊客平均停留時間比普通遊客長2.3小時,其間產生的面對面社交互動次數高出47%。這種由共同目標促發的偶發社交,正是當代都市生活中日漸稀缺的「無目的性交往」。
據敦煌市委宣傳部介紹,今年以來,集印章、展覽、文創、咖啡、研學、文化活動於一身的敦煌印局持續走紅,節假日更是「一座難求」。
「把源源不斷的敦煌美學資料、無與倫比的歷史和文化資源,不斷變為具象的產品,可能是一本日曆,一個手機殼,一個筆記本,也可能是一個VR或MAX展等,萬物皆可敦煌化,因為它是一種IP。」敦煌文旅集團工美文創公司總經理劉霞霞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內容為王的「局」,為遊客提供更多情緒價值。
在傳統書信往來日漸淡出生活的當下,推出敦煌元素明信片、集郵册、個性化郵票、紀念封等數十種文創產品的敦煌飛天主題郵局亦成為旅遊新地標。一張從絲路古道寄出的明信片,不僅使相距千里的年輕人深觸「鴻雁傳書」的浪漫,也享受了傳統文化中的新時尚。
何慧敏表示,敦煌有很多文化元素和歷史場景值得挖掘和呈現。基於已推出的這些「局」,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未來將適時推出更多具有敦煌特色的「局」。◇(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