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廠+地上體育館」打造城市新地標 珠海市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地下結構今年竣工

 【特訊】人勤春來早,高新區科技創新海岸,珠海市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及地面公共服務設施工程包圍在連片產業園區中,節後施工正酣。完工後,專案不僅將全面提升珠海污水處理規模能力,還將以包括賽事級體育場館在內的市政配套,為工作生活在珠西科學城的人才打造更具活力的家園。

 開春起步即衝刺,二月七日,建設者們鉚足了勁忙著推進鋼筋加工、抗浮錨桿檢測等作業工序,地下結構底板澆築正進入高潮。中建三局珠海市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專案執行經理方力告訴記者,專案已正式復工,按照目前的進度,有信心在今年八月完成地下室結構施工,屆時可見整個地下全地埋式水質淨化廠雛形。「我們編製了詳細的方案,涉及人員安全意識強化、現場設備安全等方面,確保節後施工生產平穩可靠。」

 據了解,珠海市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及地面公共服務設施工程總用地面積約七萬一千八百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十五萬四千八百平方米,計劃打造為集水質淨化、生態公園、資源整合、體育休閒、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城市新地標。建設內容包括位於地下的全地埋式水質淨化廠,位於地面的游泳館、體育館、企業服務中心、公交首末站、水質淨化管理用房等。體育館設計容納三千一百座席,計劃配置籃球場、訓練場和比賽用房,游泳館觀眾座席可達一千五百個,計劃配置標準比賽池、兒童戲水池等。

 方力介紹,按照設計,建成後水質淨化廠完全位於地下,地面的體育場館等設施將直接服務於公眾,「這種地下污水淨化廠、地上市政配套建築集約用地的模式,在國內並不多見。」作為全市最大的全地埋式水質淨化廠,在地下結構施工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十五至廿一米深基坑工程和大量狹小有限空間密閉作業的安全管理難題,以及為滿足污水處理需要設計的獨特異形結構和高精度設備安裝。為此,施工團隊需要最大程度細化施工方案,做好預案,以確保工程拼出「全年勝」。該項目自二0二三年開工以來,目前已完成基坑支護及土方開挖、主體基礎灌注及基礎抗浮錨桿等工序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