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局長談城市建設及房屋問題 林煒浩就A區道路問題致歉

 【特訊】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就目前A區內出現的道路問題向市民致歉。

 新城A區道路規劃繼續成為公眾焦點,有聽眾打電話上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反映相關問題時形容A區道路如「九曲十八彎」。

 林煒浩就目前A區內出現的道路問題向市民致歉,他坦言A區現時是「大地盤」,並處於施工高峰期,開通的道路轉彎位較多,不過屬臨時性規劃,主要是基於市民安全,期望市民諒解。

 林煒浩在接受訪問時稱,AB區連接橋工程現已展開前期鑽探工作,稍後會圍封興建;而採用行車天橋方案是基於綜合決定,包括對友誼大橋基樁影響、在孫逸仙大馬路開挖時對周邊交通影響更嚴重,海底隧道的造價及保養成本較行車天橋高,當局之後會再加強有關天橋橋型、效果圖等資訊發佈。

 另外,林煒浩談及過去5年工作時稱,當局過去5年展開公開招標共71項,完成工程172項,其中1億以上工程共54項,現時在建工程共54項,部門執行率最低1年亦逾9成,超支超時狀況低於1%,難點工程已全部解決。他又稱,近年社會對公共工程日益關注,局方引入工料測量專業過程成本控制,以及一系列保障施工質量措施,全面監督工程項目執行狀況,有助預見問題及早介入處理。

 【特訊】房屋局局長任利凌稱,社會房屋恆常性申請工作順利,近5年來已有3個社屋項目落成,合共提供2,800個單位,現時另有4,000多個單位正在興建中。

 任利凌又稱,5年來共開展了3次經濟房屋申請,合共提供1.3萬多個單位,現已建成3,000多個,當局現正跟進新城A區已建成經屋單位出售前的準備工作,計劃於明年(2025年)按序安排合資格的經屋申請人揀樓。

 有聽眾關注公屋質量,如公屋出現喉管外露及滲漏水問題,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稱,新一批公屋按照相關指引興建,有關喉管外露的設計,是為方便日後房屋局展開維修保養;當局已發現滲漏水問題常發於窗口位及牆角,因此採用預製件鑲入混凝土的做法,相信可大大降低外牆滲漏水問題。

 任利凌補充稱,社會房屋交付予租戶後有3年的保固期,期內房屋出現滲漏水等問題,租戶可向物業管理公司反映,當局亦會跟進保固期過後的質量問題。

 【特訊】土地工務局局長黎永亮表示,過去5年,局方一直優化城市建設工作,主要包括優化審批則流程、強化市民維修樓宇的意識、加大力度打擊僭建,以及實施升降設備法律等。

 黎永亮又稱,當局現時平均每年有8,000至9,000宗的工程審批量,近年的審批則普遍在法定時間內完成並得出審理結果,透過推出「快速篩選」措施,以盡快先行通知計劃欠缺重要文件或違反相關規定的申請人予以更正,從而提升審批效率;去年亦推出「更改工程發給准照業務電子平台」,涵蓋更改工程所有業務,方便市民和業界。

 就有聽眾關注台山公務員大廈重建項目,黎永亮稱,目前進展順利,而圖則方面在技術上已有可行的意見。又稱,項目涉及土地合同的修改,在土地合同修改前,這裡涉及很多住戶,需要按照都更法內部作重建協議,是政府一直在等作重建協議,至於住戶搬走和暫住安排,只能轉達住戶的意見向相關都更公司提出。

 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局長雅永健稱,當局一直致力更新及維護澳門的地圖資料,至今與各部門合作,收集及整合超過60類與居民生活相關的地理專題資料,涵蓋醫療、住宿、交通等多個方面,相關資料已通過「澳門網上地圖」、「澳門地圖通」等電子地圖及手機應用程式,免費向市民和遊客提供使用。

 雅永健又稱,截至今年(2024年)第3季,地籍局各類地理資訊服務平台已為超過1,400萬人次提供服務;而為輔助公眾及企業開發商業化而推出的「地理資訊應用程式庫」,至今已有超過90宗成功申請;電子政務方面,當局於2021年推出網上申領的電子版「地籍圖」服務,數據顯示市民對有關服務的接受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