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清甜)也談「死亡選擇權」  初航

言情小說作家瓊瑤上週三在台灣的家中輕生去世,享年八十六歲。瓊瑤女士的翩然離去,讓讀者們不勝唏噓。她曾出版過多部華語世界最暢銷的小說,在我們念書的那個年代,女生的書架上幾乎都會有幾本瓊瑤的小說。在那個情感教育匱乏的年代,她的作品成為影響我們愛情觀的大眾讀物。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她在去世當天的臉書帖文中寫道。「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瓊瑤選擇用一種「最平靜」的方式結束人生的篇章,也激起了公眾對「死亡選擇權」的深刻思考。

現代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尊嚴死或安樂死終將成為不能迴避的問題。我們的社會總是忌諱「談死」,一談死亡就說不吉利,就說是負能量。但生是偶然,死亡卻是所有生命必經之路。

生命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是一場無人陪伴的旅行。當生命臨近終點時,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安排」進醫院的,全身插滿管子,手腳無法動彈。徒勞的過度搶救,很多時候往往只是增加病人的痛苦。即便生命在延續,也是沒有尊嚴的。尊重生命,就是要尊重患者對生命的自主權利。我們無法阻擋時間的流逝,但可以選擇如何對待生命的每個階段。希望未來我們無論貧富都可以從容和有尊嚴迎接人生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