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億載斷骨再定信,同心!——觀《流浪地球2》有感  培正中學 王建成

 無論未來的歷史將人類引向何地,我們堅決地挑選希望。生命,這孤獨的長河,是否應該以千萬種模樣展現?人類又應如何定義死亡與現實?虛擬生命讓人類以另一種形式永恆,然而這永恆不過是熒幕中被馴養的電子幻影,任人宰割,忍受著無盡的孤獨與寂寞。嚮往虛假的不朽,眾人踴躍而至。在災難迫近時,那些平凡的人又豈能顧及周遭的同胞?無親無故,無情無義,人心之貪婪與自私,乃是根深蒂固的本性。永生而無自由,何不放手一搏,為全人類僅存的希望而奮鬥?

 或許,當災厄降臨每個人頭頂,舊日的誓言與夢想將被無情摧毀,人人都將展露心底的醜陋。末日將至,人類應如何自處,是否還應繼續存留?這似乎是無謂的憂慮,但也是我們終將面對的思考。肉身與思想,哪個更為重要?有言,俊皮同質,趣魂獨特,雖偏頗卻不無道理。思想決定深度,肉身則是其載體。身軀雖朽,思想確可永存。數位化生命,無意栽柳柳成蔭,也許本是此中緣由。

 我們所應保存的,是文明的種子。五十分之一的機遇,算得上公平嗎?未必。也許我們會為某位未能抽中此機的哲人、學者感到遺憾,對一些無所貢獻者得此生機而憤怒。在這漫長的千年旅途中,人類應留下甚麼?是文明還是生命?失去文明的世界,即是失去了光明的世界。

 責任,一種捨身的擔當。危機當前,唯有責任。在現實中體驗過的人,看見他人放棄一切,奮不顧身的衝鋒陷陣,犧牲自我以救全種,使我們不得不自問:若是我,能否如此?當影片中的英雄號召中老年人出列,感受到那一輩的堅定與果敢。支撐他們的,是責任之重。有了責任,或許我們也能找到前進的動力。這一刻,會有人感到不公,但是,總得有人來完成這事,團結必須付出代價。電影中,一群年逾花甲之人擔負起引爆任務,而年輕人則承載希望,長者負責殉道。當雄鷹展翅時,他們將繼續保護後代,這是人類的責任。

 不僅是人類,還有國家。想像一下,面對全人類的危機,多少大國願意捐出核彈庫存來延續生機?面對疫情也是如此。國家放棄了自己的子民,讓他們流離失所,步向末路。

 《流浪地球》與《三體》在應對危機方面有相似之處,都提出了類似的解決方案。看到這樣一個話題,既教人捕魚又把教人者滅口。羅輯執劍多年,無人見其功,而影片中的前輩卻留給後來者珍貴的經驗。傳承這份力量,照亮流浪的道路。

 團結,是一曲激昂的歡歌。人類的勇氣與堅韌,必將鐫刻在星空之下。提到了幾次危機,從太空電梯到太陽氦閃,初無人知危機源於何處。或是某項發明,或是人類始終堅信向人工智慧灌輸的理念。它一直監視著所有人。Moss的出現,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也更加考驗了人類的團結。危機使我們不得不反擊。希望引領團結,不分國籍的守望相助,共同命運的理念支撐,普天之下的齊心協力。危難,是磨練人類的石磨。這也進一步顯示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差異。無感情的機器或許可以冷靜判斷,但充滿人情的決策才是所需之物。危機不是預測,而是策劃。即便無Moss,人類也將面臨其他困境,所有困難都是未來的伏筆,等待引爆。我們能做的,就是團結,不顧一切的向前。

 我信,我的孩子也將信,孩子的孩子亦將信。我渴望再次見到藍天,花兒滿枝頭。

 人生一世,如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