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關西新圍  圖文/南青弋

 說起圍屋,一定先想起福建永定土樓、廣東開平碉樓,然而位於江西贛州龍南境內的關西新圍則少人知,這也是客家人「低調內斂」的象徵吧。

 去龍南已是七年前的事了,那年春天天氣異常寒冷,在親友的帶領下,來到關西新圍。偌大「國」字形新圍外觀宛如巨大的城堡,讓人不經驚歎這麼大的圍屋的建造與設計。

 新圍始建於清嘉慶三年(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1827年),歷時二十九年。新圍呈正方形格局,長寬均為八十八米,佔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圍牆高十米、厚一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十五米高的炮樓,雖說是新圍,至今也有二百多年歷史了。

 新圍是在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從而形成「九棟十八廳」大型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築。整體佈局先進、結構嚴謹,不僅具有安全防衛、防風、抗震、調節陰陽、冬暖夏涼等實用功能,而且承載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是中國圍樓建築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有「天下第一圍」之美譽。

 圍屋外牆大多是用石頭構築的堅固牆體,內部糧倉、水井、排汙管道等設施一應俱全。從外部看,連片的圍屋像一座座易守難攻的小小城池。這種特殊造型的圍樓建築,已經成為贛南客家文化經典。現在這些老房子都是重點保護的歷史建築,也成為客家人追本溯源的見證。

 從大門入內,門內有門,曲徑通幽,軒廊飛簷上有龍、虎、麒麟、鳳凰等紋樣的木雕,造型生動,雕刻精美;祠堂內的斗拱畫彩描金,梅、蘭、竹、菊等彩繪山水畫,顯示出圍屋主人的文化品位。

 據當地人說,龍南除了關西新圍,還分佈著幾百座各具特色的圍屋,佔贛南地區圍屋總量的七成左右,基本涵蓋了客家圍屋各種建築樣式。因圍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因而龍南被譽為「中國圍屋之鄉」。而這些圍屋選址大多位於依山傍水的平緩地帶,巧妙利用山間狹小平地空間和當地石材、木材等建築材料,精心設計,合理佈局,與秀美的龍南自然融為一體,成為熱鬧的建築歷史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