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蕭世堯)2025年6月15日至7月13日,首屆實行新賽制的國際足聯世界俱樂部杯足球賽(以下簡稱「世冠杯」)將在美國舉行。
作為現在每年由7支球隊參賽的舊版世冠杯的升級,新版世冠杯計劃每四年舉辦一次,有來自各大洲的32支頂級俱樂部球隊參賽,是國際足聯賽事體系改革的重大舉措。國際足聯希望,將新版世冠杯打造成世界盃之外的另一旗艦賽事。
然而,新賽事帶來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同時,也引發外界關於「國際大賽過於密集,恐引發球員傷病」等諸多質疑。距離開賽已不足一年時間,雖然籌備工作都在有序推進,但這項新生賽事所遭受的爭議仍然未能平息。
自從新版世冠杯方案公佈以來,代表職業球員利益的國際職業足球運動員聯合會(FIFPRO)始終持反對意見。今年6月中旬,FIFPRO宣佈在布魯塞爾向國際足聯提起法律訴訟,要求歐洲法院審議國際足聯舉辦新版世冠杯的決定。FIFPRO表示,球員們認為目前競賽日曆過於密集,增加新版世冠杯將給球員帶來額外的工作負荷,侵犯球員們的權益。
面對質疑,國際足聯主席恩芬天奴表示:「在全球所有頂級賽事中,由國際足聯組織的比賽只佔總數的1百分之到2百分之,但國際足聯一直在用收入資助全世界211個會員協會發展。我們會繼續專注於自己的事情──組織比賽並在世界發展足球。」
國際足聯表示,新的賽事不會加重球員的負荷,因為他們在賽歷上用新版世冠杯代替了過去的聯合會杯。「我們並不是在簡單增加一項比賽,我們同時廢棄了另一項賽事。」
圍繞新版世冠杯的爭議,球員比賽負荷成為足球世界的熱門話題。多位知名教練、球員都曾表示近年來球員比賽負擔顯著增加。
曼城主教練哥迪奧拿曾公開抱怨:「我們踢得比賽很多,比賽越少,傷病就越少。多年來,球員們踢了很多比賽,沒有休息……我們不能忍受這樣的事情,但這就是足球,賽程表非常緊。」
然而,與教練們的抱怨恰恰相反,瑞士權威足球研究機構國際體育研究中心(CIES)日前發佈名為《賽歷與球員負荷》的調研報告,對五個洲際足聯下屬40個頂級職業聯賽上千家俱樂部的數萬名球員參加的各項比賽進行系統分析,通過數據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報告指出,近12個賽季,球員平均每賽季參加22.7場比賽。除去受疫情影響的2019-2020賽季外,其餘賽季則基本維持在22場至24場之間。最高是2023-2024賽季,球員平均出場24.4場比賽。雖然上賽季球員平均出場數比過去有小幅上漲,但由於從2020賽季起每場換人名額從三個增加至五個,每名球員賽季平均出場時間在近12個賽季保持穩定,維持在1600分鐘左右。
在俱樂部層面看,近12個賽季,各俱樂部參賽平均場次同樣穩定,保持在42場左右。報告對2000年至2024年間所有參加歐冠聯賽的俱樂部當賽季全部比賽場次進行統計,2023-2024賽季各隊平均參賽50.8場,甚至要低於2002-2003賽季的55.2場。
此外,基於相關數據和賽歷安排,報告預估球員未來四年每賽季平均參賽場次將增長1.45百分之,但球員每賽季平均出場時間不會增長。
根據上述發現,CIES在報告中做出結論:「與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相反,過去這些年各俱樂部參賽數量並未發生較大變化,絕大多數球員沒有踢過多的比賽。」
新版世冠杯是否會增加球員負荷?答案見仁見智。從FIFPRO的表態來看,這似乎確實給球員們帶來了不小壓力。但從數據顯示,球員的比賽負荷並未因此顯著增加。
從更深層次看,這場爭端更像是各相關方進行的一場利益博弈。對於國際足聯來說,需要拿出更好的利益分配方案,在商業開發和保護球員健康中找到平衡,才能確保這項新賽事的順利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