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入選體現香港獨特地位寫下特區及香港人光輝歷史 香港一載荷專家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

 【中新社香港六月十一日電】(記者 韓星童)香港載荷專家首次成功進入中國預備航天員名單,多位創科界代表十一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代表香港創科發展及人才實力,獲得了國家的認可。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當天發佈的消息顯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十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八名航天駕駛員和香港、澳門各一名載荷專家。選拔工作自二0二二年下半年全面啟動,經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十名預備航天員後續將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接受全面系統訓練。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會見傳媒時坦言「感到無比興奮、驕傲和鼓舞」,他認為這充份顯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對香港創科發展、特別是人才實力充份肯定,讓香港能夠在國家的重要平台上貢獻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孫東表示,入選的香港載荷專家將於近期赴中國內地正式接受培訓,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國家有關方面保持密切溝通,香港也會繼續推動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特別在培養人才、招募人才等方面做得更好,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這當然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邱達根對記者表示,這標誌著香港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另一里程碑,同時也代表過去多年來香港創科界、創科人才的不懈努力及實力,獲得了國家的認可。

 「畢竟遴選過程極為嚴格,對載荷專家的知識、體能、心理等領域的要求均相當高。」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協會會長林至穎同樣認為,這除了體現出「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的地位,以及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更是對香港在創科領域發展的充份肯定。

 事實上,香港多所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在多個航天相關領域如通信、工程、數據等人才輩出。據邱達根所知,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港理大)等積極與內地航天相關機構聯絡,爭取攜手推進項目。當中,港理大成果頗豐,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攜手研製太空儀器,曾協助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探月任務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取得成功。

 多次參與上述研發任務的港理大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接受記者採訪時笑稱,成為「太空人」遨遊宇宙,是他們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夢,對於如今的香港年輕人而言,已不再遙不可及,可見國家在推動科技發展、航天發展的歷程裡,始終與香港同行,接納港人參與其中、發揮所長。

 此次香港載荷專家脫穎而出,給予香港各界極大的信心和希望,「特別是對年輕人產生鼓舞作用,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未來會有更多機會參與國家科研項目。」容啟亮覺得,年輕人當務之急是以知識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為這些適時出現的機會時刻做好準備。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港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香港科技創新聯盟副主席黃錦輝相信,入選的香港載荷專家將成為年輕人的榜樣,激發他們對於航天事業的興趣和熱情,日後為國家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邱達根曾多次參與航天主題講座及分享活動,包括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港並與師生交流,「我發現學生們對外太空、航天、航天員等話題特別有興趣,他們看航天員就像看明星一樣。」隨著香港更深入地參與國家航天工程,邱達根相信,這在潛移默化間增強了香港年輕人的國家榮譽感和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中通社六月十一日電】(記者 陳偉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十一日公佈,香港地區有一名載荷專家入選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當日見記者指出,今次港人入選預備航天員體現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

 李家超表示,這一消息令全港引以為傲。首次有香港市民獲選成為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載荷專家,有機會成為航天員,親身到太空,親身參與科研工作,親身為國家航天工程作出貢獻,寫下特區及香港人的光輝歷史。他感謝中央關心香港,給予香港人員參與選拔的機會,認為對香港科技界的支持和鼓勵,給香港參加國家航天事業的機會。

 李家超強調,今次港人入選預備航天員有三大意義。其一是體現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只有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人才有參加國家預備航天員選拔的資格。國家航天工程是國家任務,只有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才有資格參加這一國家任務。

 其二是突顯國家重視香港科技發展,肯定香港創科人才的實力。他表示,一直以來,本地大學科研團隊多次為國家航天工程提供科技研究及儀器工具,包括探索月球和火星的航天工程。現時出現香港首位預備航天員,證明香港創科人才的國家級實力,政府在創科人才及科技發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將不斷創造更多好成績。政府會繼續推動一系列措施培育更多科研人才,全力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為國家科技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其三體現顯示香港青年實現夢想的決心及毅力。李家超指出,獲選的香港專家經過三個階段的嚴格選拔,無論在心理、生理方面經歷重重考驗,需要強大的努力、決心及毅力,是香港人的驕傲、香港青年的榜樣。這不單是個人付出,也是整個家庭的付出,他和香港市民會全力支持及感謝專家在這一光榮的國家任務中作出貢獻。

 李家超重申,明白全港市民關心香港載荷專家的身份及之後安排,但由於國家預備航天員選拔安排有多方面的考慮及規定,按照一貫做法,現階段不會公開,到適當時候將會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