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六月八日電】(記者高敬)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在全國沿海地市城鎮建成區毗鄰的六十五個海灣開展為期三年的拉網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動。
據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行動方案明確了到二0二五年「六十五個海灣內岸灘垃圾得到及時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顯下降」,到二0二七年「六十五個海灣內海洋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常態化達到清潔水平」等目標。
他表示,行動方案突出建體系、陸上截、海上治、及時清、規範處、常態管的協同發力,明確了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態化治理體系、嚴控陸源垃圾入海、強化海上垃圾防治、及時清理岸灘和海漂垃圾、規範處置上岸垃圾、加強海洋垃圾調查與監管等六項重點任務,引導沿海地方形成陸海統籌治理海洋垃圾的管理閉環。
這位負責人表示,行動方案突出責任落實、監管執法、公眾參與、監督指導的協同保障,逐級壓緊壓實海洋垃圾治理的屬地責任,加強岸線巡查和日常監管,廣泛動員社會公眾參與海洋垃圾治理,鼓勵行業協會、公益組織等開展淨灘淨海公益活動,積極研究推動海灣清潔指數測算及排名。
全國首個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台發佈
【新華社廈門六月八日電】(記者黃韜銘)在福建廈門舉行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上,全國首個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台(海洋雲)和首批《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面向全社會公開發佈。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司長王華介紹,海洋雲是國家級海洋數據和信息產品在線服務平台,可實現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數據在線匯聚、涉海部門海洋信息互聯互通、公益數據產品集成服務、國際海洋信息資料交換合作等功能。海洋雲發佈,將進一步發揮海洋數據要素賦能保障效果,加強海洋數據集成服務,統一海洋數據共享流通技術標準,提升海洋數據產品應用質量。
據介紹,本次發佈的《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內容包括海洋七大學科、八十三類要素,整編集成我國自主獲取海洋數據、自主研發海洋信息產品和全球海洋環境數據,數據類型豐富、時空範圍廣、時效性強、成譜係化,可以在海洋經濟發展、海洋防災減災等領域,為涉海部委、沿海地方等提供良好服務。目錄中的數據,可以通過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台(海洋雲)獲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