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履痕)隨遇而安    秋葉

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誰能幸運到一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困境。困境有大有小,困境也各有成因,其中,有些困境是那種不是靠自身努力就能改變的。

乍一遇到困境時,誰都會有不開心情緒的,不開心之餘,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鬱悶不堪,還是唉聲歎氣自認倒楣無計可施,甚至因此一蹶不振?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有隨遇而安的智慧。「隨遇而安」最早出自於先秦時期孟子的作品《孟子·盡心下》,意思是指能夠順應和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遭遇中都能夠自我安慰並得到滿足。我想,做到隨遇而安的關鍵是要順應環境,不執著。

有一次自由行去雲南,中午時分抵達大理古鎮,第一個想去的就是登蒼山,午飯後興沖沖趕去蒼山腳下的景區售票處時,剛好是下午三點零六分,售票窗口還開着的,但是已經停止售票了,也不准遊客步行上山了。原來,這裏是下午三點整停止售票、停止登山,下午三點整關閉索道入口。我們就遲到了那麼幾分鐘,就無法按計劃登上蒼山俯瞰大理古城和觀洱海了。也請求了工作人員能給予機會,但是工作人員毫不為所動。可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怎麼辦呢?只能悻悻然下山去。當時陽光燦爛,高原的藍天白雲特別美,下山的路兩邊時不時有一排排粉紅色的冬櫻,漂亮得不像話,好像塑料假花一樣!忍不住用手摸摸,哦,是真花呀!欣賞着那美麗的櫻花,剛才的不快一掃而空:雖然上不了蒼山,在這看看櫻花也不錯啊,或者,回到古城去閒逛吧!後來回到古城後,隨興去拍了一套旅拍照,在大理古城留下了特別的回憶。看,旅行路上,不執著於必須實現既定行程,隨遇而安是多麼重要啊!

還有一年的七月末,跟兒子一起去台中旅行。臨出發前一天,颱風來襲,機票改簽了兩次,按照改簽後的時間,第二天一早八點多就到了機場。誰知到了機場又接到通知,飛機延誤了,要在機場等通知,或許要等四五個小時。肯定很鬱悶啊,旅行計劃被打亂了,原定去台灣七天已經變成了六天,這一天又要浪費在機場大半天,下午能到就已經很好了。怎麼辦?只能先告知台中的朋友飛機延誤情況,然後在機場餐廳吃早餐。吃早餐時,兒子見我不太高興,就笑着說:「媽咪,沒關係啊,反正我們是出門度假,最重要是我能跟媽咪一起去度假,我們現在已經在度假了,這就很好嘛!時間用來浪費,才是奢侈的時間。」聽了兒子的話,我也笑了,於是,我們慢條斯理地享用早餐,再各自拿出隨身攜帶的書看了起來,不疾不徐地,收穫了幾小時悠閒而靜謐的時光。幾小時後,下午順利起飛去往台中。

環境或者計劃的變化適應起來相對比較容易,最辛苦的是面對感情的變化時要做到隨遇而安。這的確很難,不容易做到。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擁有的親情、愛情和友情都是永恆的。但人生是個漫長的旅程,一路上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很難有同一個人能一直陪着我們從起點走到終點。面對感情的波折、打擊甚至變故,我們會以淚洗面,少不了彷徨,但絕不能任由自己沉淪。痛苦的時候需要振作起來,做甚麼好呢?看看書吧,做些具體的事情吧!逼自己拿起最喜歡讀的汪曾祺散文、《蘇東坡傳》讀起來,畢竟,面對人生變故做到了豁達而隨遇而安的,這二人絕對是典範。東坡先生經歷烏台詩案一再遭貶,但他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這是多麼豁達!汪曾祺曾被下放到張家口勞動改造,一介書生跟農民一起睡幾十人的大通鋪,一起勞動,但他沒說半個苦字,只是說「切身體會了勞動是沉重的負擔」,要他畫馬鈴薯,他「從面對一個土豆不知如何下手」,到自豪地說自己成了「全國蓋無第二的吃過這麼多種馬鈴薯品種的人」。從閱讀中吸取營養,心情會慢慢平靜下來。打掃屋子,收拾櫃子,清理雜物,房間變得窗明几淨,心情也逐漸透亮起來。

隨遇而安,人要懂得適應環境變化,也要懂得接受感情變化。隨遇而安的核心是放下,是不再糾結過往,是發現當下,享受當下。

隨遇而安是生活智慧,是我們遇到困境時的解藥。但是,朋友,相比起遇到困境而隨遇而安,我更祝願你能一生順遂,用不上或者少用幾次這智慧和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