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五百多萬名「白衣天使」承托著百姓健康  董瑞豐 李恆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士是距離患者最近、接觸患者時間最長的專業人員,守護著百姓健康。

 每年的五月十二日是國際護士節。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最新數據:截至二0二三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量達到五百六十三萬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四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超過百分之八十,中國護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這近十年來,中國註冊護士人數保持年均百分之八左右的增長,每年約有三四十萬新人加入,共同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獨特作用。

 此外,護理學更已升格為一級學科,護士學歷一路「走高」。職高、中專成了「過去時」,大專和本科已是尋常,碩士甚至博士也不罕見,高學歷護士和專科護士逐漸成為趨勢。護士整體素質更強了。

 與此同時,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老年、兒科、重症監護、傳染病、精神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培訓工作。「白衣天使」不只再是「發發藥、打打針」,還要有嫻熟的臨床技能,具備溝通交流、健康指導、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等「多面手」能力。

 在北京協和醫院就有一個例子:護士們為腸鏡檢查患者準備了詳實的術前飲食和用藥指導圖片,並在術前三天短信提醒每天注意事項。這些努力,不僅提高了檢查效率,也讓患者感受到更多便利和溫暖。

 瞄準群眾關切事,護理工作向著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的方向邁進——

 「互聯網+護理服務」讓護士上門,將專業的護理服務從機構延伸至社區和居家。目前共計三千餘個醫療機構提供七類六十餘項群眾常用急需的基礎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服務項目。

 不斷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為患者提供更有溫度的護理服務;發揮大型醫院優質護理資源下沉和帶動作用,提升基層護理的服務能力……

 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健康理念轉變,護理工作也面臨新的形勢。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護理以及老年有關慢性疾病護理的需求日益旺盛。人們期盼更高質量、多樣態的護理服務,呼喚「白衣天使」全方位對接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

 針對百姓的急難愁盼,護理服務正進一步加大供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邢若齊說,相關部門將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政策支持激勵引導作用,進一步改善和優化護理服務,提升患者滿意度和獲得感。

 「白衣天使」護佑生命,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尊重和理解。落實好各種惠護政策,不斷完善薪酬待遇制度,不斷改善工作環境、值班休息和後勤保障條件,讓護理崗位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也讓更多護士在解決後顧之憂的同時,努力練就硬本領和好作風。

 如此,新時代的「白衣天使」將更有力地托起億萬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