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正視情緒問題對親子關係的維繫和修復很關鍵  黃懿德

 一位最近來訪的家長向筆者表達了自己無以言表的經歷和傷痛。主訴原因是因為自己十四歲的孩子不願意與自己居住,甚至以生命威脅來堅持己見。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孩子,但孩子卻不領情、不感恩、不理解,甚至落到逃之不及、無法相處的地步,讓人痛心不已。

 據了解,從小開始,個案家長和孩子總會因學業和生活很多「小事」出現矛盾和爭論,彼此情緒起伏不定。家長期望孩子能堅強和獨立,但卻常以無視和否定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情緒信號。久而久之,孩子在小學階段已不再主動與家長傾訴任何事情。然而被忽視埋沒的情緒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孩子逐漸出現了「割手」和「割大腿」的自我傷害行為。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自殘行為時,當下第一反應是憤怒地指責孩子這是「愚蠢的行為,弱者才會有」。孩子的情緒以及渴望被同理的心情再一次受到重創,內心積壓的已不再是「被冰封的大雪球」,而是「無限絕望的火焰」。直到近期,孩子屢次曠課被校方勸退、以死來要脅離開父母,甚至表達出「求求你,我好想死!要不讓我死,要不放過我」等等。這些絕望的求救信號,無不反映出孩子對父母的失望、恐懼和排斥,同時也把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拋諸腦後,站在邊緣線上,孩子已無所適從。

 站在家長的角度,我們非常明白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能發展出獨立和堅強的特質,亦希望他們能擁有更高的情緒調節能力來面對更好的挑戰,這一切的期望,都來源於父母的「愛」。然而,不是所有的期望都會被吸收、接納和適合,也不是所有的期望恰好就是孩子所需要和渴望得到的東西,這個過程除了需要雙方溝通、理解和達成共識,更需要父母「愛」的關懷和打開「愛」的正確方式。

 如同案例中的家長,一直忽視或否定孩子的情緒,只會讓孩子誤以為有情緒是不被容許的,自己存在情緒是有問題的,甚至覺得家長愛的是家長期望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在這種缺乏溝通、理解和情緒忽視的情境下,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我們不妨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從小渴望被理解和關注卻得不到回應,一直以來只能自己去面對這些痛苦的情緒,其實也是很折磨和很不容易。情緒的無法宣洩,壓迫著孩子走投無路,只能選擇拿起尖銳的工具刺傷自己,好像只能靠這個方法來緩解自己的傷痛,當中的煎熬和無助,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

 孩子最終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舒緩表達自己的情緒難道不痛嗎?痛!很痛!但或許比不上他的心痛。透過此案例,呼籲家長們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尤其是正視孩子的情緒問題,及早正視情緒問題對親子關係的維繫和修復都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