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任內二次訪華 美方應樹立正確對華戰略認知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七日電】(黃鈺欽謝雁冰)二十四日由上海開啟至二十六日晚離開北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為期三天的中國之行。這是他任內的第二次訪華,也是時隔十個月之後再次來到中國。

 此訪是中美落實兩國元首三藩市會晤共識,保持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加強國際事務協調的一部份。在布林肯訪華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十六日禮節性會見,高屋建瓴地就中美關係闡明權威立場,提出指導意見。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布林肯進行時間長達五個半小時的會談。訪問期間,雙方在全面交換意見基礎上,形成五點共識,包括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和各層級接觸,舉行新一輪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繼續開展領事磋商,就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保持協商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張騰軍指出,布林肯此訪的大背景是落實兩國元首三藩市會晤達成的共識,尤其是保持高層交往的積極勢頭。但也應注意到,美方此訪抱著自身所謂的「清單」,從輿論到行動都意在向中方施加壓力。

 如其所言,今年以來中美兩國保持密集互動。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美在各層級各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觸,三藩市會晤建立或重啟的二十多個機制性磋商持續運轉。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不久前訪華,強調不尋求對華「脫鈎」,呼籲雙方保持溝通。

 儘管中美關係總體止跌企穩,但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就在布林肯訪華前夕,美方仍在輿論上拋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抹黑中俄正常經貿合作並對華多個行業啟動三0一調查,試圖在訪前營造出咄咄逼人的聲勢,為議程設置增加「籌碼」。

 針對美國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的「兩面性」,外界注意到布林肯此訪期間,中方著重提出的戰略認知問題,即中美究竟是要做夥伴還是做對手。這是中美關係的根子問題,也是雙方每次都要談的議題,這次也不例外。

 四月二日,在與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時,習近平曾形象地將戰略認知問題比喻為──中美關係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此次會見布林肯時,習近平再次表示,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第一顆紐扣」扣好了,中美關係才會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中方強調扣好『第一粒紐扣』是希望美方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在根本上管控中美關係,促進健康穩定發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指出,如果美國不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發展,總是把中國當做最主要對手,單方面用競爭定義全部中美關係,雙邊關係就只會麻煩不斷,問題叢生。

 在國際問題專家看來,扣好「第一粒紐扣」,樹立正確戰略認知的路徑在於雙方加強溝通與互動。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認為,高層接觸很重要,「找到一些能向公眾輿論證明兩國能從合作中獲益的議題也是有幫助的」。

 在布林肯此訪中,中美雙方都對保持溝通的重要性予以肯定。在王毅同布林肯舉行會談時,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和各層級接觸,繼續開展兩軍交往和各領域磋商,進一步推進中美禁毒、氣變、人工智能合作,採取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雙方願就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加強溝通。

 與此同時,中方強調對話溝通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但也表示美方必須認識到,不能為溝通而溝通,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更不要幻想從所謂「實力地位」出發同中方打交道。

 「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新的不穩定因素,尤其在美國大選的背景下,中美如何在雙邊層面保持關係總體穩定,亟待雙方加強溝通交流,要真正為達成具體的實際成果而努力。」張騰軍分析稱。

 在結束行程前召開的記者會上,布林肯肯定兩國在打擊芬太尼上的合作進展,並透露兩國將在未來舉行首次人工智能對話。他也提到,雙方討論了擴大兩國人文交流,特別是教育領域的交流。

 陳鳳英表示,從高層共識到工作層面溝通,布林肯此訪延續了中美高層互動的積極勢頭,達成的共識有利於將「三藩市願景」變成「實景」,未來美方能否樹立正確對華戰略認知,是否將繼續以「競爭」之名行打壓之實仍然有待觀察。

 張騰軍進一步指出,布林肯此訪表明以溝通維護中美關係總體穩定仍是雙方大的共識,但把此次安排轉化為中美關係持續改善的契機仍需雙方共同把握、相向而行,扣好「第一粒紐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