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三)  圖文/平川

 下一站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青山禪院,它是香港佛教的發源地,又名青山寺。它位於屯門青山的山腰,與元朗的靈渡寺和凌雲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可謂年代久遠,那天我們先到青山寺內的墓園遊覽,因為那裡有青山禪院的開山祖師顯奇法師和他的繼任者了幻大師的靈骨塔,而且還可以見識到佛教的荼毘爐。

 佛教的荼毘爐,傳統上是給他們的得道高僧在圓寂之後,用來火化肉身的,之後再為他們修建靈骨塔來安放骨灰。不過,有些在家修行的居士和他們的伴侶,在得到住持同意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在荼毘爐進行火化的。那天我們去到那裡,在雜草樹叢中也發現有兩座古舊的荼毘爐,從它的長度及爐頂上通風孔的設計來看,那裡應該是可以進行人體火化的,但以它的荒廢程度來看,估計已經是很長一段時間未有使用了,而且地上還散落著多個爐頂上用來裝飾用的「小火把」,相信那裡已經是日久失修,久經荒廢了。

 在前行期間,我們看到了香港最古老的牌樓,它建於1929年,由鐵禪法師書寫的「回頭是岸」牌樓,在它的附近,卻發現了曾經多次出現在介紹墓園的網絡資訊中的黃色短毛貓。牠身材瘦削,神情肅穆,目光似是留意著某些東西,牠看到我們走進墓園,起初是跟隨其後的,後來就不知去向了。我們在墓園裡發現了於1928年圓寂的青山禪院第一任住持顯奇法師的靈骨塔,之後行了不久,又發現在1938年圓寂的了幻法師的墓園及介紹他生平事蹟的石刻,我們在細讀及緬懷之後才離開。

 繼續前行,發現有一個涼亭,上面寫著「莫愁亭」,在離它不遠處的樹下,豎立著一座破爛的墓碑,走近一看,碑上刻著「姑蘇王麗貞(莫愁)女士之墓」,碑下鑲嵌著莫愁的瓷相,相片的上方,刻著「母親大人安息」的字樣。原來那裡是當年國語電影明星莫愁的墳墓。

 從網上的資料,得知莫愁原來是一個命途多舛的苦命女子。她原名王麗貞,1930年生於上海,祖籍蘇州,父親是紗廠商人,她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七,1948年在上海完成中學課程之後,便舉家移居台灣,不久便在台灣嫁了一名商人,並育有兩子。1959年,她與丈夫協議離婚,之後便獨自赴香港發展。同年,她參加了香港小姐的選美比賽,獲得了季軍,隨即被邵氏影業公司羅致到旗下,並簽下了3年的基本演員合約,取藝名莫愁,而她亦開始踏足娛樂圈。

 在邵氏期間,她拍了十多部電影,但都是擔任一些二三線的配角,而且角色多是飾演風塵女子,由於際遇不如預期,她感到鬱鬱不得志,所以在1963年和邵氏約滿後,便轉投電懋影業公司,在那裡也拍攝了多部電影,其中以在電影《聊齋誌異》中,以半裸的形象演出,一度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裸體出鏡的女明星。1964年,她應天南影片公司之邀,赴台灣拍攝《新婚大血案》,那是她唯一擔任女主角的電影,可惜卻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使她依然未能走紅。

 莫愁在從影的6年裡,雖然先後演出過20多部影片,但除了一部是由她擔任女主角之外,其餘的都只是飾演一些風情萬種的烟花女子角色。莫愁的個性好強,但在演藝事業上卻一直未能得到突破,這點令她很不稱意,為此,她曾經自殺過一次。

 1965年聖誕當日,莫愁被女傭發現在寓所內昏迷不醒,原來她服用了過量的安眠藥及喝下滴露,雙料自殺,送往醫院搶救了30多小時之後,於12月27日清晨2時半不治,終年35歲,是第一個自殺身亡的香港小姐。莫愁遺體於12月29日由青山寺的夢生住持,以佛教儀式安葬於青山禪院的墓園裡。據聞莫愁曾到青山寺遊覽,並戲言希望他日死後,可以安葬在那裡,所以這也算是遂她所願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