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風物汛(下)  圖文/平川

 在收地風波過後,展館的工程項目於2017年4月正式展開,目標是在2018年底落成,但終於到了2022年平安夜當天,才正式免費對外開放。完成活化後的「將軍澳風物汛」,是屬於香港民政事務總署、西貢區議會及基督教靈實協會的社區合作項目,總樓面面積為562平方米,在顧問公司設計及策劃展覽的內容之後,便交由基督教靈實協會接手營運。附近的兩座警員宿舍亦給活化成旅舍,命名為「靈風雅舍」,內有14間客房,日常是依靠旅舍的收入去維持整個項目的收支。基督教靈實協會獲得首5年的營運權,他以非牟利自負盈虧的方式管理和經營,並僱用殘疾人士,為他們提供培訓及就業機會,致力創造共融的環境。為著推動「回山計劃」的發展,靈實協會在靈風雅舍舉辦週末體驗營,讓家庭、青年、企業團體等可以在市郊感受生活,以鼓勵公眾合作及參與。

 那天我與友人在寶琳地鐵站落車,乘小巴往靈實醫院下車,從靈實醫院的後閘位置往寶琳南路走,約步行10分鐘,便看到「將軍澳風物汛」的指示牌。來到風物館的門前,右手邊是一所露天的咖啡茶座,茶座以一塊整齊鑲嵌著畫有不同圖畫的多件瓷磚的木板作裝飾,圖畫雖然簡單,但看來卻很別致。茶座的左邊便是風物館的入口,我們於是走了進去。

 將軍澳風物汛內有四個展廳,一個多媒體活動室,一個梯形的羈留室。據說從前差館裡是有兩個羈留室的,後來其中一個長方形的已改為今天展館內的廁所。館內有9個正方形的射擊孔,分為企射及跪射兩種高度,從前這些射擊孔是有生鐵窗蓋掩蓋的,當使用的時候,窗蓋可以完全打開,方便往外射擊的。展館內又有一道鐵梯,可以攀上屋頂;走廊上陳列了當年指揮官房間的鋼窗及木框防蟲網;展覽館又展出了多個不同顏色的舊式木信箱。展覽廳展出了有不少文物及珍貴圖片,都是圍繞著昔日調景嶺的歷史及居民生活的點滴,與及將軍澳的發展歷史的。那裡還展出了附近茅湖山廢堡和佛堂洲稅關的照片等等,有不少都是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借出的。

 我與友人仔細地把文物看了一遍,從而可以領略到博物館的策劃者,確實是為展覽落足了心機。看罷之後,我們無疑是上了一堂關於調景嶺歷史的課,可謂是獲益良多。在離開將軍澳風物汛之前,我們特意在門口的露天茶座小歇,也叫了一些點心來品嚐,作為是對殘障人士所付出的努力表示一點心意和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