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澳青少日均上網逾六小時且多在網上處理人際衝突 社服團體認澳網絡素養需時建立

 【專訪】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阮麗梅昨日表示,本澳的網絡素養需時建立,在社服、教育界等不同界別都應支持政策制定。

 時事節目邀請澳門大學傳播系副教授林玉鳳及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阮麗梅到場,探討網絡行為的準則。阮麗梅表示,聖公會在去年(二零二二年)曾對十至三十五歲青少年使用網絡作問卷調查,收回九百六十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青少年每日上網時間六點五小時,逾半調查對象認為網上資料能幫助學業、提升工作效率。調查對象中平均每名年輕人擁有一點七個社交媒體帳號,多數用於在不同平台表達意見,或處理在現實生活的人際衝突,阮麗梅舉例有部份人會在社交平台開設群組以匿名身份作出討論他人的個人行為、捏造事實、惡搞他人生活照等欺凌行為,會方曾接到有關被害人的求助。

 她又稱,該會轄下社工會定期「網巡」,在社交平台留意潛在的被欺凌者,並給予有關情緒輔導的資訊。她並認為本澳的網絡素養需時建立,在社服、教育界等不同界別都應支持政策制定。

 林玉鳳表示,年輕人是網絡中重度使用者,但從研究到推出規範網絡行為政策的速度跟不上網絡世界發展;林玉鳳指社交媒體會利用演算法推薦個人化資訊,令到使用者能接觸到喜好的內容,但也相對收窄了可獲得的資訊,令個人更容易被網上資訊操控。

 林玉鳳稱,世界各地正推行政府部門、私人機構設立調解專員,如發生衝突,或不服公司懲罰,可由不在體制或另一部門的人來協助調解。她又呼籲大眾應在現實生活處理衝突,避免將問題轉移到社交平台投訴。同時又建議各機構及企業設立調解或投訴機制處理職場上的糾紛,減少員工網上宣洩,避免出現網絡欺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