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輸業允准輸入外勞第一階段今結束 小巴業憂成本高僅遞二百申請

 【香港中通社八月六日電】香港特區政府早前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當中公共小巴/客車行業配額上限為一千七百個,包括九百名小巴司機及八百名客車司機,首輪申請將於七日截止。小巴業界預計首輪只遞交約二百個申請,分析因擔憂輸入成本高而持觀望態度。

 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估計,整個小巴業界首輪只遞交約二百個申請,遠少於當局提供的配額。他估算,外勞小巴司機月薪最少一點四三萬港元,加上住宿開支每人至少二千港元,再根據「先聘請後考牌」規定,兩年合約涵蓋三至四個月考牌及培訓時間,合約期內外勞服務約二百個月,每月成本逾二萬港元,比本地司機人工更高。他認為,小巴公司或許會因此向政府申請加價。

 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主席凌志強則指,商會會員旗下十幾條專線小巴路線,首輪合共只申請輸入十多名司機。大部份小巴公司仍持觀望態度,擔心若外勞司機來港考牌不成功,僱主可能要貼錢送他們返回內地。

 至於跨境巴士方面,永東直巴副總經理蔡順基透露,公司會申請約一百個外勞名額,預計整個跨境巴士行業會遞交約二百至三百個申請,約佔總體配額三分之一。他提到,整體行業缺乏至少五百個司機,部份跨境路線未能復辦,因此即使整體成本高過本地勞工,但行業別無選擇,必須要輸入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