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蜘蛛俠動畫版褒貶不一  王珉

 筆者看完《蜘蛛俠:縱橫宇宙》(Spider-Man︰Across the Spider-Verse),的確被其華麗驚豔所折服,甚至連奧斯卡也難以忽視本片,將最佳動畫長片頒給它。但獨具一格的風格,卻讓有些沒看過6個蜘蛛俠版本的觀眾昏昏欲睡。從褒貶不一的看法分析,這不僅是一部動畫電影,更是一部大雜燴,6個版本擁有各自的畫風和特點,整個觀影過程,宛如一場140分鐘先鋒藝術家做的潮酷美學「藝術大轟炸」。

 本片延續6個蜘蛛俠版本的構成要素——跳躍的劇情、穿越宇宙的世界觀、各種高飽和度亮色的畫面和流行搖滾的英語歌曲,在前作的美學基礎上,引入超級英雄動畫視覺風格。少年蜘蛛俠邁爾斯「逆天改命」,動畫二次元叫板漫畫二次元,觀眾跟隨少年男孩蜘蛛俠邁爾斯,穿越眼花繚亂的不同維度,邂逅獨特外觀、正義化身的新角色,可最終還是和真人超級英雄電影一樣,淪落到不走心的套路中。

 誠如楊紫瓊摘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電影《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蜘蛛俠》系列動畫電影,像極了爆米花資料的人工智慧ChatGPT寫的平行宇宙劇本。蜘蛛俠生活的世界,只是無數宇宙中的一個,每個平行宇宙都可能出現一個行俠仗義、秘密打擊罪犯的蜘蛛俠。不同宇宙的蜘蛛俠在時空穿越技術的幫助下互相串門,觀眾看完產生思維定勢——宏大場面、酷炫特效,雖然技術成熟,但和以往6個蜘蛛俠版本一樣高度同質化、模式化。像極了漫威宇宙第四階段作品,流水生產線難出新意,有些觀眾看到後面疲態盡顯,打起瞌睡。

 本片如漫威《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Ant-Man and the Wasp:Quantumania)等超級英雄電影一樣,走的是平行宇宙概念下的光污染風格。雖然特效畫面視覺風格,宛如萬花筒、世界博覽會一樣,但只是空有其表,沒有內涵。在兩個半小時的片長裡,將漫畫、動畫、遊戲、電影等視覺藝術雜糅,技術活兒看起來完成度高,汪洋恣肆、目眩神迷、目不暇接,可是劇本卻令人大失所望。

 一部動畫電影一般只有一種統一的畫風貫徹始終,但《蜘蛛俠:縱橫宇宙》卻推翻規則,借由平行宇宙的概念,讓多種畫風彙聚——波普拼貼藝術、真人電影畫面、水彩畫、鉛筆手稿、正統漫畫、樂高拼圖做的定格動畫……拼接融合成四不像電影,各種風格讓觀眾看得視覺混亂,很容易出戲,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視覺層面的絢爛,無法掩飾敘事節奏的失衡,和原生家庭內核表達的陳詞濫調,這些畫風出現在同一部電影裡「打架」。甚至還有日本漫畫裡的分隔、對話氣泡、擬聲字幕,也在大銀幕出現,這種打破次元壁的手法,讓人感覺還不如看漫畫實在。

 觀眾欣賞整部電影必須調動全身感官全神貫注,否則很容易錯過細節,比如主人公們出自單親家庭,需要父愛滋潤的表達方式,使得文戲和動畫電影割裂開來。每一幀爆炸的信息量和視覺效果,堆疊在一起宛如放煙花,一眨眼炸開一朵,導致觀眾很容易錯過關鍵資訊點。

 每個蜘蛛俠,在《蜘蛛俠:縱橫宇宙》都有自己獨特的畫風,但正因為如此多元的宇宙,容易造成劇情錯亂。蜘蛛女俠格溫,她的世界是水彩風的。影片的核心是少年蜘蛛俠邁爾斯,他的世界是正統漫畫風。印度蜘蛛俠,他的世界是印度風。朋克蜘蛛俠,他的世界是各種圖畫拼貼成的熒光形象。這麼多炫目的角色聚在一起,特效視覺風格過於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