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古城 – 馬拉喀什   平川

 筆者年初趁著疫情緩和,曾遠赴英國處理一些私事,記得那時當地氣溫僅約攝氏2度,由於要辦的事情進展順利,於是便得以騰出時間來安排了一個短線的旅行,在與友人商議後,我們決定到位於北非西端的摩洛哥去走一趟。

從英國出發,機程只需要3小時左右便可抵達摩洛哥,由於此次時間並不是太充裕,所以只能重點遊覽它的古城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位於摩洛哥的西南部,有「南方的珍珠」之稱,是一個旅遊城市。馬拉喀什是柏柏爾語,意思是「上帝的故鄉」;它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也曾經是摩洛哥的首都,城內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人口約有110萬。馬拉喀什建城於公元1071-1072年間,已有接近一千年的歷史,在它的老城區內,由於擁有眾多歷史建築及景點,故於1985年就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了。

   摩洛哥曾經被法國殖民,國內西班牙語、法語和亞拉伯語都通行,但都混入了地道的柏柏爾語,這也是源於馬拉喀什。當地時間比英國快一小時,一月份正值他們的冬季,日間氣溫約為攝氏20度,早晚的溫度約有10度的差距。那裡屬於半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即使間中下雨,大地也很快又恢復塵土飛揚的。當地通行的貨幣名為廸拉姆,用一英鎊可兌換十二個廸拉姆,但由於貨幣在國外並不流通,所以我與友人也只能用多少便兌多少了。

   摩洛哥是北非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聚居的都是柏柏爾人,國家比較落後,民風純樸。不過隨著馬拉喀什發展成為一個旅遊城市,每天到訪當地的遊客之中,西歐人就佔了七成,由於旅客眾多,所以也就激發當地人挖空心思想到要賺遊客錢,旅客只要是看看他們的貨物或拍照,商戶便會上前要求收費,否則便會要求要把相片刪除;他們又或向旅客兜售貨物、主動向旅客推薦交通工具或帶路以賺取小費,盡可能去發揮他們的營商頭腦。大概是當掀起他們的神秘面紗之後,令人驚訝的摩洛哥真實生活面貌吧。

   出發之前,我們先在網上預訂了當地的民宿,名為Riad,房租是每晚100英鎊。它是摩洛哥傳統的古宅建築,從前是當地人的住所,現在經過修復後改建成旅館來接待旅客,多在舊城區內。Riad在阿拉伯語中是指花園,這些改建的民宿通常連天台有三至四層,中庭空間較為寬敞和栽有植物,是屬於公共區域,有些較講究的還會用水池來裝飾,私人房間的數量不多,感覺上是頗具特式的精品酒店和高級民宿。房間陳設十分原始,牆壁及掛物件用的架子都是用泥塑的,即便如此,惟它們卻能為旅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有些遊客來到摩洛哥,為著人身安全,會選擇住在新城區的星級酒店裡,每天包三餐,雖然消費較高,但認為會比較安全,但如此一來,便少了體驗異國風情的機會了。

   在摩洛哥的數天裡,我們盡情地享用了他們的地道美食,特別是他們的塔吉鍋料理:尖蓋鍋燴肉,我們更是一試再試。塔吉鍋既是一款北非菜式的名稱,也是用他們特別的容器塔吉鍋來命名的。塔吉鍋形狀獨特,是一個有著尖帽型鍋蓋的鍋具,也正正因為這件尖帽鍋蓋,能夠令烹調時達到透氣不透水的效果,再加上它三角圓錐的造型,可以使蒸氣循環上升,水汽均勻地滴落在食材上,除了可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營養價值之外,在一個水資源極其珍貴的國度,能夠減少水份在烹調時的流失,是最為重要的。據說最早的塔吉鍋都是陶土造的,後來經過多番改良,現在街上攤檔所售賣的,都是有著不同的顏色及質料的塔吉鍋,只是形狀依舊不變,因為這是它的最大賣點呢。

   馬拉喀什舊城區的街道蜿蜒曲折,小巷錯綜複雜,傳統的古老建築,比比皆是。

   第一個要去遊覽的景點,就是在民宿附近的庫圖比亞清真寺。我們乘車到達庫圖比亞清真寺,它是馬拉喀什最大的清真寺,位於新城區,周圍建有大型的園林。清真寺始建於1147年,曾經是摩洛哥王朝的象徵,但後來因為發現它朝向麥加的角度偏差了5度,於是在1158年重建了全新的清真寺,也就是現在看到的庫圖比亞清真寺了。不過,在它建成之後,卻發現它朝向麥加的角度竟然偏差了10度,也就是說它比原來的清真寺距離聖城更遠了!清真寺的宣禮塔,是一座方柱形的高塔,塔高77米,塔身以各種拱形圖案裝飾,頂部以金屬球和尖頂構建,更顯富麗堂皇,是全城的最高點、是馬拉喀什的地標、也是北非最美麗的建築物之一。這座清真寺的宣禮塔又被稱為「香塔」,據說它在建造的過程中,曾特意添加了數萬袋名貴香料在粘合石塊的泥漿中,使得這座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尖塔,至今依然散發著香氣,這也是它被稱為「香塔」的由來。

   我們在清真寺的外圍遊覽,並欣賞它的法式園林設計,我們閒坐在噴泉與水榭旁,靜靜地去欣賞它的宏偉建設,也好認真地去聞一下這座已經有接近一千年歷史的「香塔」,是否仍在散發著餘香。

    離開清真寺,我們發現它的外圍給很長的一道紅色土牆包圍著,據說早在十二世紀的時候,馬拉喀什老城區的周圍,便用赤色的紅土建造了這道長達19公里的城牆,而在「上帝的故鄉」馬拉喀什城區內,有許多建築或房舍,都是用紅土建造的,所以這座城市又被稱為「紅城」。

   下一站,我們到了清真寺附近的傑馬艾夫納廣場,它是位於馬拉喀什老城區的一座露天廣場,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個摩洛哥最大的柏柏爾人市場,也是整個非洲最繁忙的廣場,有「不眠廣場」之稱,曾經有多套電影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

   「不眠廣場」的一邊連接著馬拉喀什的露天市場,那裡除了是一座傳統的北非市場之外,也是遊客體驗摩洛哥北非風情的絕佳去處。而它的另一邊則有著許多酒店、餐廳、花園及咖啡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裡評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到了夜幕低垂,不眠廣場上的人流達到了全日的高峰期,很多小吃攤檔和貨攤都搭滿了整個廣場,遊客可以在那裡飽嚐摩洛哥的地道美食,又或觀賞多彩多姿的表演節目。那時候,身穿五顏六色傳統服裝的雜耍藝人,會落力地表演起來。他們尤其特別注意隨意拍照的旅客,好趁機會幾個人圍上去,向他們討小費,否則就要他們把剛拍下來的照片刪除。

    我們由於事前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對這些情況已經注意到,所以在廣場行走期間,便格外小心,以免招惹麻煩。市集上有不少貓隻流連,那天牠們任由我們拍照,卻不曾有人向我們收取小費;還有就是那北非的朗朗夜空和閃爍星辰,也是即使被拍下照片,也是不會額外收費的。

    翌日,我們去了參觀一所神秘花園,名為馬若雷爾花園。據說這座佔地12英畝的植物園,興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它原來是屬於法國畫家馬若雷爾所有,也是他所完成的作品之中,最複雜和最宏偉的作品。

    遊罷神秘花園之後,下午我們便去參觀此行最後的一個景點,本優素福伊斯蘭學院。它是一所位於馬拉喀什的伊斯蘭學院,其實就是一所神學院,據說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去年四月才重新向公眾開放的,是馬拉喀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

   參觀本優素福伊斯蘭學院那天,我們看到它華麗的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精細的手工,實在是歎為觀止。整座神學院使用了大量的幾何圖案來設計及裝飾,精緻程度可謂無與倫比,堪稱摩洛哥建築之瑰寶。

   此次北非之旅確實是開了眼界,畢竟馬拉喀什是個上千年的古城,文化底蘊深厚,伊斯蘭的建築風格又別具特色,可謂難得一見,只是因為它成了世界文化遺產,使得到訪的旅客,絡繹於途,這些不但讓古城的街道上佈滿了遊客,也讓它原來純樸的民風變得越來越市儈,連古城裡原來沉實憨厚的人心都變了質!◇

 圖/文:平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