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佛教的管樂    風雲

隨著疫情的放緩,本澳的各項民生活動亦已逐步恢復正常,農曆的四月初八乃是佛誕節,往昔本澳有很多的活動,酬神祈福,舞醉龍,廣派龍船頭飯,更有大型的巡遊活動舉行。

在離島,普信安排了很多的酬神活動,當中的環市遊行是一特色,數十支不同特色的隊伍,為節日市面增添甚多色彩,當中樂隊的行進演奏,熱鬧非常,這已成為必備節目,今年毫不例外,也邀請到巡遊樂隊演出,久違了三年,現在又可以看到充滿澳門特色的步操了。

步操巡遊樂隊,自然是以敲擊和管樂為主的了,原來在佛家的古老傳統音樂中,所用到的樂器,也是以這兩大類為主呢,當中以北京智化寺所保存的曲目最為豐富和完整,眾所周知,宗教的傳播,一定會借助音樂的力量,西歐的宗教音樂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至於佛教音樂在中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若從漢朝來算起,現在已有差不多二千年的歲月了。

智化寺的管樂早期只在宮廷中演奏,所以其結構甚為嚴謹,內容更是豐富,所用的管樂器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有管、笙、笛等等,而至於敲擊樂則有雲鑼、鼓、鐺子、鈸、鐃等等,樂曲用工尺譜本記寫,音樂具有鮮明的宗教藝術特徵,風格古樸、莊重典雅,有濃厚的佛家內涵,遠虛淡靜,而樂隊人數也有嚴格規定,一般是九人組合,樂器用十四件,要求演奏者有高超技術,精通樂曲,明瞭佛理。

智化寺的音樂經整理維護之後,已成為北京的一項傳統音樂,列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存有兩百多曲,更忠實地再現了傳統音樂的風貌,未有作絲毫增減,稱作音樂活化石,同時在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對古樂進行了演奏錄音錄影,更以智化寺的京音樂為基礎,組成了北京佛教音樂團體,多次出國訪問,其實在此之前,智化寺音樂已不是自己專用,在清朝時期,已傳到北京十餘座的寺朝,之後更傳到北京的周邊地區,因此可說是北方的佛曲代表,有京音樂的美譽,想不到的是,大名鼎鼎的智化寺音樂,也是以吹管樂和敲擊作主,使到一些喜歡這方面的朋友,有更多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