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青茂口岸是連通粵澳兩地最「年輕」陸路口岸,駐守於此的拱北海關所屬青茂海關依託改革和科技「雙輪驅動」,大力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海關建設的具體行動中,助推口岸監管質效大幅提升,保障旅客安全順暢通關。
科技+執法:實現一鍵快辦
青茂海關旅檢現場處置區內,關員徐海橋正使用「簡快+e」辦理旅客攜帶超量化妝品的違規案件,打開小程式選擇相應的案件類型,完善基本資訊,一鍵生成文書,就能錄入系統後執行。「案件的處置文書涉及多科室,按原來辦法,在現場搜索整理,效率不高,高峰期還會有旅客聚集等待,這一直是執法辦案的痛點,有了這個神器,有效解決了問題,辦案效率提升了一倍。」徐海橋說。
這是青茂海關依託科技賦能提高旅檢執法效能的一個縮影。青茂口岸開通運作以來,青茂海關堅持高壓打私和打造順暢、安全通關環境兩手抓,找到破解旅檢現場執法需要與有限監管資源之間矛盾的「金鑰匙」,提高旅檢執法效能。
自二零二三年一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截至三月底,青茂海關已使用「簡快+e」辦理案件一百一十一宗。目前小程式已反覆運算到5.0版本,包括五個大類、二十五個細化模組,涵蓋籌碼攜帶等小眾業務處置,打通了查驗、計核及倉庫等科室的需求,真正實現全流程一次錄入,全鏈條完整閉環,即時快辦,高效通關。
數據+通關:旅客感受便捷
傍晚時分,青茂口岸迎來客流高峰,「請通行」的語音指令不絕於耳。「人流加密,可能會發生擁堵,健康申報自助驗核閘機位置,請立刻加開人工放行通道。」青茂海關旅檢三科帶班科長黃錫龍通過對講機安排現場工作。
青茂口岸自二零二一年八月開通運作以來,得益於便捷的地理位置和高效的通關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往返珠澳兩地就學、工作的「候鳥」人群及遊客通關,曾創出單日進出境十七點六三萬人次的客流量記錄。
區別「人眼觀測擁堵」的傳統方式,青茂海關監控指揮中心的資料看板能夠更快更准獲取即時客流量、分析客流趨勢、預判擁堵情況,準確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打破「先發生擁堵後解決」的窠臼,防範擁堵于未然,旅客通關更為順暢。
跨境學童最能體驗到這種便捷。任女士的女兒在澳門上小學,通常她會在青茂口岸入境通道連廊處等待女兒放學歸來,「她過關時,我就把申報碼發到她的手錶上,三分鐘左右就過來了,通關方便順暢。」任女士說。
借助智慧監控指揮平台的資料樞紐作用,青茂海關打造集動態感知、即時監測、智慧預警於一體的「智慧大腦」,以資料+通關推動人機協作,優化通關環境。下一步,青茂海關將繼續積極探索數字賦能,打通資料流程,持續推進科技執法建設,加大資訊化系統投入,為「管得住」「通得快」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