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母親愛煮粥  圖文/汪秀紅

 我的父母親都是特別能吃苦的人,雖然出身名門望族,但家道中落,他們一生簡樸勤儉持家,就像點讚特警的話: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寒來暑往忙著耕種,什麼都帶頭幹,手破皮肋骨斷都不停下,棉的衣物上草繩繼續穿,而常以稀飯稀粥來騙肚子……關於父母的往事,我每每想起眼眶濕潤。在父母於我的記憶中,粥是獨特的存在。如今想來,那是滿滿的父母情。

 父母燒的粥,陪我們度過那些苦難的歲月,溫暖了兄弟姐妹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我特別愛吃父母用大米燒的各種粥,菜粥、團子粥、蠶豆粥、芋頭粥、赤豆粥……糯嘰嘰柔滑滑,非常好吃,雖然是粗茶淡飯,但是家的味道。

 父母生我恰逢三年自然災害,家窮靠煮粥湯度日。那時的我幼小,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腦子裡粥才是我的美味。後來我聽父母說:熬粥有講究不能省事,要有耐心,鍋邊要站人。先用旺火後改為小火慢熬,熬出來的粥才有營養,才會綿密醇厚。

 在我的童年回憶中,父母燒的粥永遠飄著米香。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無憂無慮的兒童時光,每天睡得飽飽的,不知道還是父母起床時間,也不知道他們清早為何忙碌。反正聽到他們呼喚,我才睡眼惺忪從暖和的被窩爬出。等我洗漱好,飯桌已擺好冒著熱氣的粥,米香環繞四周。我的粥總是最厚,因為我最晚出生,父母最疼我,粥像軟米飯。這是父母對我的特別寵愛,哥哥姐姐都沒有我吃的綿密。父母對他們說:「妹妹還小,要吃得飽一點,你們不要計較。」我那時雖然只是孩子,但能聽懂父母說的,我總會分一點給哥哥姐姐。

 後來我成家立業,輪到我關照父母燒粥,粥冒著滾滾熱氣,香味撲鼻,在屋子裡瀰漫,我盛一碗端給父母,白粥紅薯,紅白相間,分外誘人,父母一陣狼吞虎嚥,想起兒時的我一臉饞相,吃著吃著,淚水滾落。

 父母身體不好住院時,我把家裡的海參存貨找出來,煮小米粥。我曾到遼東半島東側的黃海北部海域的長山群島旅遊,看過長山島的漁民在海域2000畝深海區坐船,一個小時的船程到達海中央的位置潛水捕撈新鮮活海參,當時立馬買了一些回家。我找網上最簡單的海參泡發方式,找乾淨保溫杯,放入滾燙開水,加上適量的海參淹沒海參蓋上蓋子,四五個小時發好。關鍵在於容器不能有油污。乾貝處理有點失策,直接清洗放粥煮了,沒有煮融,下次還是要和海參一起發。我放進開水裡煮一下,放薑片蔥段煮沸,再轉小火。還可以根據個人喜歡加大米,這樣比較能煮得稠。如此一碗海參乾貝枸杞小米粥大功告成,父母都是重口味的,撒上少許鹽和白胡椒粉,父母吃的狼吞虎嚥像是兒時的我!父母牙疼時,我給他們煮鮑魚粥。拔智齒時,醫生說48小時內只可以進食柔軟的東西。所以,我就研究了不少軟糯的美味,比如鮑魚粥。與大米相比,小米和鮑魚更配,我準備食材:小米、鮑魚、雞腿菇、胡蘿蔔、枸杞。配料:鹽、香油。製作方法:胡蘿蔔去皮後切長條,然後改刀切丁,雞腿菇洗淨後切丁,鮑魚洗淨後切小片,枸杞洗淨。小米洗淨後用水浸泡20分鐘,浸泡完成後將泡米的水倒掉。小米倒入鍋中,並加入三倍量清水,之後倒入剛才準備好的食材,並加入適量鹽和幾滴香油。開大火將粥煮開後轉小火慢慢熬製,直至粘稠時盛出。切記給老年朋友吃,不要添加過多枸杞,因為枸杞吃多也上火。父母最喜歡吃我煮的香甜軟糯的蘋果小米粥,營養豐富易消化,食材:小米,蘋果,紅棗,枸杞,紅糖。早餐他們來上一碗,臉紅潤氣色好。

 親情在粥裡滾燙烹煮入味,從前的粥注滿父母對我的愛,如今的粥裡注滿我對父母的愛。不管現在的生活條件多好,我也吃過全國各地各種粥——養生粥、皮蛋粥、銀耳粥、蓮子粥、海鮮粥……但我還是覺得父母燒的粥最好吃,醇厚香濃,甜蜜綿長,那是親情的永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