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樟山慢行隧道  圖文/珠珠

 鄰埠珠海的板樟山隧道,因為一九九0年時就通車,全長超過一千二百米,並且開工及通車典禮,都有國家領導人出席,算是是鄰近地區最具知名度的隧道之一。但板樟山隧道因為只允許機動車輛通行,即便是隧道兩端的檸溪與北嶺之間,都得搭車往返。這給民眾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故二0二0年時,珠海市政府又在板樟山下,特別開通了一條慢行隧道,專供人們步行或騎車通過。

 筆者中午時分,騎共用單車從北面的檸溪一端進入隧道。微微的穿洞(堂)風讓人涼爽許多。隧道全長一千二百三十五米,地面寬度超過十米,一半為騎行,一半為步行。隧道頂部為半圓拱,據說有七米多高。被裝飾為多彩的天空,除了「藍天」和「白雲」外,還有各種飛鳥及氣球,在「飛翔」和「飄蕩」。故此隧道又被稱為景觀隧道。慢行或騎行在隧道裏,抬頭看去,就宛如在天空之下,雲彩朵朵,煞是美觀。

 沿途看到或遇到,有在裏邊慢跑的,步行的,踩單車的,騎電瓶車或踏板車的。兩邊的石壁上,既有商業廣告,也有公益廣告。還有一些空白的展板展牌。每隔一段距離,靠步行一邊的牆壁之下,又設置有兩張木質靠椅,供人們歇息。也有人坐在那兒刷視頻玩遊戲。

 隧道的兩端,都有保安把守。從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看,應該是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值班。筆者有些不解,難道一個慢行隧道也有人搞破壞,需要幾班人力分分秒秒去守衛?這成本是不是有點過高?或者純粹就是一種浪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