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醫院)從耳鼻喉科的角度探討耳源性眩暈

 耳源性眩暈是指耳部病變所引起的眩暈,眩暈感重,持續時間短,也稱為周圍性眩暈。

 引起耳源性眩暈的常見病因有:外耳道耵聹栓塞、外耳道腫瘤,外耳道及鼓膜受到冷熱刺激、梅尼埃病、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元炎、迷路卒中、迷路炎、內耳藥物中毒(常由鏈黴素、慶大黴素等藥物中毒性損害所致)、暈動症等。

 誘發因素有:耳部創傷、藥物中毒、酒精中毒、重金屬中毒等。

 臨床表現為:

 1.眩暈位向通常為視物旋轉或向上、下、左、右搖晃。

 2.眩暈較嚴重,呈發作性,有持續時間較短的,也有持續時間稍長的,通常為數分鐘到數天,可反覆發作。

 3.病人常有傾倒、眼震症狀,眼震呈水平或旋轉性。

 眩暈具體臨床症狀根據病因不同症狀亦有差異,如:

 梅尼埃病導致的耳源性眩暈以發作性眩暈為特點、伴有聽力減退、眼球震顫,嚴重時可伴有噁心、嘔吐等;內耳藥物中毒引起的耳源性眩暈多為漸進性眩暈,伴隨耳鳴、聽力減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麻木等;暈動症引起的耳源性眩暈常見於暈船、暈車等,伴噁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症狀。耳石症眩暈多為視物旋轉,較嚴重,多伴有噁心嘔吐,眩暈隨頭部轉動出現,持續時間短,每次多在一分鐘以內,無耳鳴及聽力下降。

 耳源性眩暈的治療︰

 如果出現天旋地轉、自覺視物不穩、站立或走路時難以保持平衡等眩暈症狀,應及時到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就診。由於多數耳源性眩暈的發病原因不明、病理機制複雜,應用單一治療方法不一定完全有效。臨床上多提倡以藥物、手術、手法復位等個體化綜合治療。

 1.藥物治療:可以分為針對原發病的藥物治療、對症治療(前庭神經抑制劑、抗膽堿能藥、血管擴張藥及鈣離子拮抗劑、利尿脫水藥、止吐藥等),和中耳注射給藥。

 2.手法復位:是耳石症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可反復使用。

 3.手術治療:眩暈發作頻繁、劇烈,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耳鳴且耳聾下降加劇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病人除了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平日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樣重要。要達到理想效果,平日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發作時切記臥床休息。◇

 科大醫院

 西醫耳鼻喉科

 韋學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