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火葬費用倍增至四萬餘元 團體冀政府助居民減負擔

 【專訪】澳門路環信義福利會會長楊景開稱,因由「甲類甲管」降為「乙類乙管」,珠海方面可接受澳門方面的火葬申請,但疫情背景的各種相關費用約翻一倍至四萬多元,盼特區政府關注費用沉重問題。

 楊景開受訪時稱,去年底以來,澳門新冠疫情病逝者數量激增。按照過往新冠疫情病逝者遺體處理方式,屬於火葬模式的受到相關的限制,即必須特別申請,及經批准後才可通關進珠海進行火化處理。未經特別批准前,遺體只能在澳門先作冷藏式處理。由於未能及時通關運去珠海處理,不僅相關家屬要負擔額外的冷藏費用,相關的冷藏空間亦負荷滿載。近日,經有關方面協調,珠海方面配合中央政府關於新冠病毒由「甲類甲管」降為「乙類乙管」的決策,調整澳門新冠疫情遺體進入珠海火化的相關限制,即按「乙類乙管」標準作相關對待。

 據有關方面透露,珠海、中山的火化業務近期亦增多,經協調,澳門新冠疫情逝者遺體可運往斗門火葬場火化,但包括防疫、消毒、通關、運輸、火化等一條龍費用,每具遺體處理費用達四萬多澳門元,約是疫情前的兩倍。

 楊景開表示,經協調而採用的遺體通關火化模式,緩解了澳門新冠疫情遺體冷藏庫滿的壓力,也紓緩了澳門是否興建火葬場的緊迫性壓力。但高昂的處理費用,對於疫情肆虐三年經濟受到崩潰性衝擊的澳門居民來說,的確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希望澳門特區政府予以關注,以及考慮能否協助當事居民減輕相關的負擔壓力。

 據了解,山頂醫院及殯儀館的遺體存放櫃有七十四格,其他相關部門的冷凍櫃約可存放十五至二十具遺體,但因感染新冠病毒或其他原因死亡的個案大量增加,以致遺體存放設施空間相當緊張。

 澳門政府去年八年曾表明爭取於二0二二年第四季內完成路環市政墳場骨殖火化設施的升級改造,但民間意見持異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