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君倡對旅客入境快測 期有助「外防輸入」

 【專訪】澳門街坊總會副會長、中區南區工商聯會長李卓君稱,近期多宗與旅客相關的輸入性新冠病例說明,澳門須在防疫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中實行兼顧且平衡的措施,建議考慮要求入境旅客快速抗原檢測,指導及監查快測人手可考慮失業者培訓的階段性就業措施。

 李卓君表示,從一名的士司機接載數名內地旅客導致感染新冠病毒並擴散引發多宗關聯病例,以及一內地人士到澳門參加會展、一入境馬拉松選手事後核檢陽性,以及另兩名內地旅客健康情況異常時曾分別光顧多家娛樂場、食肆、桑拿場等疫情動態來看,澳門正面臨理順疫情防控、經濟復甦矛盾且須兼顧兩者平衡之尺度拿捏的挑戰。相關矛盾的關鍵點在於如何盡量防控潛在病毒攜帶者入境澳門。現行的入境防疫檢測措施,主要是時效性核酸檢測、疫苗注射記錄。但澳門和鄰近地區相關現實情況也表明,注射過疫苗者事後感染病毒者不乏,核測資料出問題者亦有。因此,建議對入境旅客增加入境時快速抗原檢測措施,費用自付。根據快測結果予以入境或隔離醫觀。希望階段性試行相關建議,期有助於「外防輸入」。

 他指出,快速抗原檢測需要相應的場所空間,也需要相關的指導及監查人員。場所可因地制宜,人員則可考慮培訓相宜的失業者,培訓合格者予以階段性的就業機會,薪酬待遇可考慮參照失業者的其他帶津培訓課程標準。

 李卓君表示,澳門整體經濟對外依賴性極強,尤其是對旅遊業的依賴。旅遊業效益取決於旅客量,疫情前的二零一九年,年旅客量逾三千九百四十萬人次,疫情三年間,頭兩年均不足七百萬人次,可見澳門經濟水深火熱程度,坊間形容為「瀕臨崩潰」。因此,必須在保證防疫安全下全力以赴推動經濟復甦與發展。

 有坊間意見指出,澳門地小人少,任何仿效香港「放開、躺平」的方法均不可取,香港每天感染者成千上萬、死者少至近十多至逾百,「躺平」兩、三個月或半年,澳門就「關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