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  林琪櫻

 孟子說:「鄉田同井,出入同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孟子描述了一幅溫馨的鄉村景象,他說出了鄰里間的相互扶持,相互幫助,良性互動是促進鄰里間的和諧關係。

 上海一名88歲的退休工人,在妻子去世後與患有精神病的兒子兩人相依為命。不幸的是,兒子在家中意外猝死,留下老人孤單獨居。

 老人名下擁有價值三百萬的房產,自從成了獨居老人後,平日不太往來的親戚們紛紛來探訪他,親友們催促老人應盡早訂立遺囑,他們是希望能在老人身故後可分得財產。在親友不斷的滋擾,老人不堪其煩擾,最後老人決定預立遺囑,經過考量後他決定將所有家財和房產,都送給樓下的水果檔的游老闆,老人還到上海公證處辦理「意定監護」,讓這份陌生的親情獲得法律的保障,亦是斷絕親友們日後爭奪他的財產的憑證。

 這個孤獨老人為何會將財產,送給與自己毫無血緣的人?原來自老人的兒子去世後,游老闆一直盡心的照顧這個獨居老人。在毫無利益下他也能盡心盡力的照顧,這種善意深深的感動老人,因為與老人有姻親關係的「因為他們都很忙」而不往還!

 數年前的一個晚上,老人的兒子在家中意外猝死,老人在深夜中驚慌的奔下樓找人求助,游老闆聽到求救聲馬上開門探究,並幫助老人把其兒子送到醫院,游老闆整夜陪同老人,當老人的兒子逝世後,游老闆又協助老人辦理兒子的喪葬事宜,當時老人的親友一個也沒有出現,有天老人在家摔倒昏迷,游老闆發現後趕緊將他送進醫院,他打電話告知老人的親友,都被親友逐一推卻,他們都說自己很忙走不開,連看一下也沒有時間,游老闆只好白天看店,晚上到醫院陪伴老人,直到老人出院回家。

 此後游老闆經常送水果和陪伴老人聊天,老人很喜歡小孩子,老人也經常到水果檔中聊天,漸漸地將游老闆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孫子般對待,游老闆的家人也對老人很關懷,老人在他們的家中找到久違的親情。

 游老闆對於老人這份「遠親不如鄰」的情義,深深的感動老人,老人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相贈回報他的恩情。

 現在的社會生活環境是高樓林立,鄰里間彼此上下而居,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鄰居間每天進出多是互不招呼,彼此形同陌路,很少會像游老闆和老人般,能發揮出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