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屋」是香港南固臺的別稱,其實它還有另一個名稱,就是「鬼屋」,而它這個名字就更為人們所熟悉和受落,因為它曾多次鬧鬼,並被媒體廣泛報道。
南固臺是位於香港灣仔船街55號的一座古宅,其外墻以紅磚建成,並揉合中西的建築風格,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灣仔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於1917年,當時富商杜仲文購入灣仔船街五萬多平方呎的地皮,於次年便建成了南固臺。船街是華人聚居地,附近的庄士敦道當時是臨海馬路,南固臺建於一個十米的高臺上,可傲視海港一帶的繁盛交通往來。它樓高兩層,佔地二百平方米,宅內有涼亭、荷花池、欄杆和木雕、西式拱形陽台及圓柱磚牆,建築風格可謂中西合璧,大宅外墻以紅磚砌成,故被稱為「紅屋」。
1921年,杜仲文把大宅轉售與其胞弟杜澤文作為居所,於1943年日本佔領香港期間,74歲的杜澤文死於大宅之內,而死亡證上的致死原因,卻是「死因不明」。他死後,南固臺便落入了日本人的手裡。
二戰時期,日軍在灣仔一帶建立了不少娛樂場所,所以當時灣仔又有「小東京」之稱。日軍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供日軍洩慾,而建築雅致的南固臺,在被日軍佔領後,便成為囚禁慰安婦的地方,並用作「貴賓廳」,是給日本高官專用的。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杜氏家人又回到南固臺居住。
七十年代,合和實業有意發展灣仔南部,並收購了南固臺一帶的地段,擬興建酒店。1988年杜氏把南固臺售予合和實業,可惜興建工程遲遲未能落實,致使大宅一直空置。直到2008年底,興建工程終於落實,合和決定將南固臺加以活化並對外開放。又到了2018年,合和實業向城規會提交更改計劃申請,他們計劃把南固臺連同附近一帶地段綜合發展,除保留南固臺原來歷史建築物作非牟利用途之外,並計劃將其改造成一個可以容納五十個座位的證婚場所,現時活化工程仍在進行中。
由於南固臺有著日治時期的一段慘痛歷史,加上大宅又經歷多年的荒廢,於是附近的街坊便盛傳那裡有鬼,不是說晚上經常聽到大宅傳出淒厲的女人慘叫聲和哭喊聲,就是說晚上屋內會出現一團團綠色鬼火飄浮,這使得它成了著名的灣仔鬼屋。
南固臺的鬧鬼故事傳開後,吸引了不少探靈人士到訪,其中最轟動的就是在2003年,有八名少年男女相約在凌晨時份,到南固臺探險,期間有三名少女疑被鬼上身,並出現亂叫狂奔的失常狀況,而其中一名少女更變了男人聲,兼且力大無窮,要出動多名警員才能把她制服,又傳聞當時負責制服那名撞邪少女的警員稱,當時那名少女的眼睛是綠色的,十分恐怖。由於南固臺的鬼話傳說甚囂塵上,使得不少靈異電影都專程來到此地取景,「鬼屋」之名自然是不脛而走了。
不過,跟據韋基舜於其著作《吾土吾情》中的回憶記述,他與杜氏兄弟諗熟,而且經常到他們位於南固臺的家中玩耍,且從來沒有聽過他們提及家中有怪異的事情發生。所以筆者相信,鬼屋傳聞都是因為大宅日久荒廢,又加上它在日治時期的不尋常經歷,令人們產生了不少詭異的想法,再加上坊間傳聞繪影繪聲,以訛傳訛,才會把它定性為「鬼屋」的。
去年,我與友人曾經走訪這所魑魅大宅,可惜正值工程期間,不得其門而入,惟仍可以看到它的一些建築格局,並作了有限度的拍攝,以供讀者觀看。相信總會有一天,神秘的南固臺可以重新呈現在大眾的面前,好讓它來細訴自己的故事,道盡它輝煌的過去和滄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