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漫話)「庶民」們手中的正義——《菜鳥陪審團》  日青

 一個受全國關注的重大社會案件將交由史上第一屆的陪審團進行裁定,無論外界民眾或法律界甚至陪審團自身,都清晰了解這個案件與最後裁判的歷史意義。受命法官是法界中頗具聲望的一名人物,但陪審團中是由各式各樣職業的公民所組成,有法律系一年級學生、普通家長、殯儀館的禮儀師、正好有財務問題而申請政府補助金的年輕人等等。在外界看來,這群人可以說是「烏合之眾」。但轉念一想,大家又能明白這群人是在巧妙的際遇之下,帶着各行各業的生活經驗的陪審員,準備在歷史上做出能橫跨時代的第一個陪審團判決。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更想要做好」這句話可說是全片的文眼,對外界而言他們是法律的外行人,但也因此,他們開始想要發問並了解更多,八位法律外行的陪審員發現案中有不合常理的環節,在繼續探究之後,這些「外行」的法律人士開始察覺案件另一個從未被挖掘過的角度,而最後並依此做出了與原先大相逕庭的判決。

 在片中不難發現,陪審團員都有自己所敏銳的領域,而且團員共通的一點為,都對真相保持恆心追求,一有蛛絲馬跡就會反問是否合理,尤其是八號陪審員,他的堅持初始讓其他陪審員不甚理解 ,甚至因此覺得他並不是當真的有疑慮,而只是純粹要轉移焦點,但因為他心中那份毅力,促使案情最後出現變數,結局逐漸翻轉並且真相水落石出,我想,這就是保有初心,相信正義的表現吧。

 我不禁想起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當犯人犯罪事實無法反駁,律師本於職權與良心,仍會為他奔走法院與媒體間,僅僅是為了探究、了解事情的根本與起源,但對社會上絕大多數人而言,真相與作惡的起源早就不再是討論的重點,取而代之的是公眾對於報應的盲目追求與嗜血心態以及刑罰被有些程度的作為政治操弄的工具。對筆者而言,如何預防與改善,比起作惡後才要用刑罰修補來得更為重要。因此,片中的陪審員即可看出,在真正靠近一條生命之時,人才會真正的意識到謹慎的重要性,不再有盲目要求以眼還眼、不再使法律淪為政治操弄的工具,原因無他,因為作為旁觀的觀眾很簡單,但是當一個人的命交到他人手上,生命的溫度會使一切都變得沉重,不再能肆無忌憚的任意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