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若輕)教育觀  星雲大師

 佛陀對商人,說經營之道;對農夫,說耕種之道;對政治家,說治國之道。佛陀在農業學校、工業學校、政治學校等綜合大學裏,為萬千學子開設萬千法門。甚至於對愚笨的周利槃陀伽,則教以「拂塵掃垢」;對於琴師出身的二百億耳,則譬喻「修行如彈琴」;對於失去愛子的婦人,則以「吉祥草」善巧度化她……佛陀為世間編制了多少人生的教材,佛教不正像是一所社會大學,甚至是一所人生大學嗎?

 ——《普門學報‧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

 佛陀不但善於教化眾生,而且提倡「自我教育」,如《阿含經》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強調建立自我信心。佛陀重視心性的調伏,譬如良馬見鞭影而馳,但兇狠不馴的野馬就必須經過調伏,調伏就是一種教育,因此《金剛經》一開始便指出「降伏其心」之道。可見佛教的教育是一種啟發性的教育,是一種自覺、自悟的教育,而不是像現在一般的教育,都是填鴨式的。如果佛教這種自覺、自悟的自我教育,也能用之於今日的大學,必然是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對未來的人類社會必定有重大的貢獻。

 ——《普門學報‧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