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社會人士稱適逢休漁期,漁民受疫情衝擊不大,長遠而言可考慮近海養殖,既為澳門美食之都提供海鮮,又可保障漁民收入,還可促進澳門發展新產業。
關注各行各業從業者生計問題的某大社團負責人表示,澳門最近一個多月的新冠病毒疫情,適逢今年的休漁期,因此,對澳門漁民的生計未有太大衝擊,加上政府方面安排了帶津培訓課程,以及漁民還同樣可分享政府的全民經濟援助等,為此,漁民生計未遭受太大衝擊,亦為此感到欣慰。
澳門美食同業聯合商會主席梁仕友稱,澳門是世界美食之都,重要食材海鮮的提供,與漁業息息相關。但澳門過往沒有水域管理權,因此,海鮮的提供一般由港、珠兩地乃至廣東等地相關的供應商負責,相合的供應合作也多暢順。然水域管理權問題並非一成不變。幾年前,中央政府將澳門傳統使用的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域管理權交由澳門管理,無疑對澳門發展近海捕撈、淺海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良條件,尤其是是淺海養殖。澳門更應把握擁有海域管理權的契機,積極發展淺海養殖業。
他指出,澳門發展淺海養殖的有利因素包括:一是美食之都數以千計食肆令淺海漁獲無須擔憂銷路問題;二是淺海養殖可彌補休漁期海鮮供應的階段性缺失;三是淺海養殖產品運途短、鮮活率高有利於食肆出品品質的保障;四是運途短運輸成本相對低有利於攴飲業運作;五是成本相對低有利於提升餐飲業整體的地區競爭力;六是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具積極意義。
梁仕友表示,美食業界對開拓淺海養殖頗有興趣,也十分樂意與澳門漁民界等探討合作共贏問題。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牽頭協調,提供可供淺海養殖的水域情況、規模大小、學術論證、技術支援等資訊,美食業界十分樂意為澳門經濟發展,尤其是新興產業發展,盡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