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聞博見)古詩中金榜題名的得意   陸茂清

自隋代開科取士選拔官吏後,科舉考試成了讀書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途徑,因為關乎終身的榮華富貴,無不夢寐以求金榜題名。

舊時把「金榜題名時」與「洞房花燭夜」並列為人生特大喜事。金榜題名者如沐春風,飄飄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數唐·孟郊的《登科後》了: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制,新科進士要舉行多種顯示其榮耀的慶賀活動,其中一項,是遊覽京都著名花苑。詩人陶醉在美好前程中,過去的窮困潦倒也不值一提了,在春風中洋洋得意地騎着快馬,一天內和同榜進士遊遍了長安的名園。

高中進士,一變天子門生,榮耀無限,且是光宗耀祖的特大喜事,唐朝詩人王建心花怒放,揮毫疾書: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少年得志,唐朝的白居易二十七歲金榜題名,是十七名新科進士中最年輕的一個,參加了長安「雁塔題名」後,興奮得夜難成寢,作《登第》詩以記,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詩》,寫的也是高中進士後的喜悅與意氣洋洋: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

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唐·袁皓《及第後作》,自比蓬萊島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萬里的大鵬,自誇月宮折桂易哉勿難: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驚。

唐代詩人村牧有《及第後寄長安古人》: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將春色入關來。

此詩大意謂:東都洛陽放榜時花還沒有開,與同榜及第的三十三名進士馳馬而歸。長安的少年朋友多多釀酒吧,迎接我進入潼關到京都。

又有唐人周匡物《及第謠》中句:

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遙望龍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這四句,滿是新科進士的春風得意:金榜題名,連姓名都變得香了。意氣洋洋歡呼皇恩浩蕩,一醉方休。

北宋時梁灝屢試不第,但並不氣餒,三更燈火五更雞苦讀如新。天道酬勤,終於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歲時中了進士,皇帝欽點為一甲第一名狀元,喜不自勝揮毫:

白首窮盡,少伏生八歲;

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這位高齡狀元真是老當益壯,自豪宣稱:較之傳授《尚書》的伏生還年輕八歲,比輔助周文王的開國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