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勞工事務局長黃志雄就立法會李靜儀議員所提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本局根據澳門的產業發展政策,並因應行業的實際需求和人資市場的供需狀況,在確保本地居民就業和勞動權益不受損的前提下,按實際情況審批有關外地僱員申請。截至二0二二年三月底,金融業獲批有外地僱員的企業一百零一間,聘用的本地僱員共七千三百六十六人,佔行業總僱員人數的比例為百分之八十八,較二0一九年十二月底疫情前的七千一百六十一人增加二百零五人。而外地僱員則有一千零四人,當中非專業外地僱員較二0一九年十二月底疫情前減少九十八人,為六百四十五人。
對於金融業缺乏本地專業人才,本局會在人資配置上作適度扶助,批准輸入相關專業外僱時,會着重考慮為行業引進新的思維及專業知識,同時以「帶教」的方式協助本地居民提升技術水平,為居民開拓更多的發展機會。倘有關職種已有合適或具條件的本地僱員可擔任,則會要求企業安排相關的外地僱員退場。
關於金融業的配對工作方面,近年通過恆常配對服務而成功就業人員所涉及職位依序最多為文員、客戶服務員、櫃員、電腦程序員及數據分析員。而為協助居民投身金融業,本局於過去兩年的「職出前程」實習計劃共邀請三十七間金融機構參與,提供五百一十五個實習崗位,最終二百五十九人獲選進入機構實習,並有五十六名青年於完成實習後獲機構聘用。同時,本局亦於二0二二年起推出「職問職講」行業系列講座,當中包括介紹電子支付及金融科技等行業的職業生涯發展及人資需求等,加深青年對有關行業的認識。
此外,本局將聯同深合區相關機構,計劃於二0二二年推出現代金融產業的專項實習計劃,通過在崗實訓方式,讓參加實習的澳門青年了解行業發展的機遇,同時為本澳產業轉型和升級儲備人才,有關計劃將視內地疫情變化而適時推出。
另一方面,為配合現代金融業發展,提升有意投身金融業的本地居民的競爭能力,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從職前教育、在職培訓及專業資格認證等方面開展金融人才培訓工作。澳門金融學會是由該局與金融業界組成的培訓機構,已持續提供各類金融培訓課程,並已引入多項國際金融專業資格考試,推動居民考取相關資格認證,提升專業水平。去年共有五千九百六十三人次參與學會的培訓課程,七百五十二人次參與了學會引入的三項專業考證。
至於人才發展委員會推出的「現代金融人才專業認證獎勵計劃」及「資訊技術人才專業認證獎勵計劃」,推出至今分別有一百二十人次及二百二十人次獲獎勵。
同時,澳門金融學會自二0一八年起,一直協調業界推出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讓相關專業的學生了解行業狀況及機構運作,至今共有約二百名大學生參與了實習計劃。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亦積極為澳門學生及青年提供在本地和內地有關金融方面的實習機會。該局表示,本澳高等院校一直致力提供機會和資源協助學生的生涯發展,部份亦包括透過暑期實習提升學生對金融業務的了解和興趣。
特區政府會繼續密切關注經濟及本地居民的就業情況,動態檢視及調控外地僱員數量,並為有意投身金融業的居民提供多元培訓及適切支援。」
李靜儀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根據統計局資料,截至去年第三季金融業全職僱員有八千二百五十五人,較之前有所增加,且尚有餘三百個職位空缺。但與此同時,政府至今仍向金融業批出逾千個外僱名額,當中大部份更屬於非專業外僱。請問有關職位分類是甚麼?當局如何協助具條件者入職相關職位,落實本地人優先?當局近年就著金融業的職業配對方面成效怎樣?
二、為進一步推動市民投身金融業,政府和業界近年推出「資訊技術人才專業認證獎勵計劃」、「現代金融人才專業認證獎勵計劃」、「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等項目,請問參與人數和成效如何?有何具體措施促使本地金融企業優先吸納和培育本地人才?近年勞工局積極開展各類專場招聘會,會否加推針對金融業和銀行業等專場招聘活動,以加強針對性和提升配對成效?
三、不少失業人士曾經任職或希望從事金融業、銀行業或文職等工作,相信經培訓後具條件入行。請問當局有否減少相關外僱名額的具體目標?未來會否訂定金融業中高層本地化的指標,以促使行業重視本地人才就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