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疫下長者身心健康 敬老總會籲予關懷

 【特訊】疫情爆發逾兩年多時間,本澳經濟發展受到重創,失業率不斷攀升,經濟復甦之路未見曙光,近年,澳門鄰近地區疫情發展持續出現反覆反彈情況,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僅對公眾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威脅,更導致公眾心理呈現負面狀態、焦慮情緒不斷加劇,特別是長者群體。澳門敬老總會表示,在任何疫症中,長者群體更容易感到無助、沉悶、寂寞和抑鬱,疫下本澳長者的身心健康發展亟待社會關注。

 隨著年齡漸長,不少長者感覺被社會邊緣化,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近期本澳輕生個案不斷增加,當中不乏中老年人士,特別是獨居長者。敬老總會希望本澳社團多發揮作用,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扮演「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協助」的角色,及時提供幫助,降低輕生率。

 敬老總會表示,今年亦收到不少長者擔心子女失業求助個案以及接獲不少長者與子女不和的情緒支援案例等,不少長者產生焦慮情緒。針對有關個案,協會透過耐心傾聽、鼓勵參與活動、培養個人興趣以及促進健康社交等方式,不斷鼓勵長者終生學習、發掘潛能,增強其等自信心,除此之外,協會認為長者、子女、社團三者之間的溝通亦十分必要,社團更應該作為中間橋樑,促進多方的溝通、交流,增強聯絡機制,緩解長者的焦慮和不安。

 該會關注本澳長者疫下的身心健康發展,認為家人的支持、長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及作用,往往對長者的心理狀況有著重要的關係。若長者自覺在家庭中發揮作用,亦會促進長者的自信,使其更能面對生活中的轉變,當長者獲得較大的家庭支援時,其在社會的活動量亦相對地提高,而且較容易從社會中獲得滿足,對生命更感意義。對於家庭而言,長者的角色及功能更顯出其重要性,有些長者願意分擔家務,照顧小孩,使子女能安心工作,亦是對社會的貢獻,子女應肯定長者的付出,家庭及長者應保持「付出與接受」的平衡,彼此坦誠溝通,協調雙方的期望及需要。

 該會負責人表示,疫下兩年多,協會透過不斷舉辦針對長者群體的講座、工作坊、比賽等,為有關群體疫下產生的負面情緒開展疏導排解,不斷關注獨居長者、殘疾長者、高齡長者的照護需求,希望長者朋友們: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積極尋找和挖掘自己喜歡的新事物;多參與活動,拓闊社交圈子,透過與友儕間的互相幫助,從中獲得自我肯定、找回自信;遇到困難尋找第三方協助,若長者朋友們自覺未能有效處理自身壓力問題,應該儘早尋求社工、臨床心理學家、醫生等的求助;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時作息以及注意均衡飲食。

 敬老總會表示,未來會不斷開展長者關懷慰問活動、舉辦多元豐富的活動,加強長者聯繫和支援工作,協助長者融入智能生活,持續關懷長者身心健康發展,為本澳長者送上真摯的關懷和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