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立法議員羅彩燕日前指出,「工業意外,一單都嫌多」,本澳每年均錄發生數以千宗工業意外,當中不乏死亡個案,尤其去年更有大幅增加的跡象。根據有關當局本年度最新數據統計,截至三月三十一日,本澳工業意外已經錄得數宗死亡個案,而受傷人數已達至一千一百零五人,而以上數字僅為有關當局的統計數字,現實可能有更多因工作受傷的僱員並沒有被納入統計數字之中。
針對建築工程業之工業意外,立法會早前已經一般性通過《建築業職業安全健康法》,相信待法案正式實施後,將有助減低建築業工作意外的發生,但整體工業意外數字相信並不會出現大幅下降,因為除了建築業、工程業等,各行各業均會發生各類工商意外,例如舞台搭建、廣告安裝、食品加工、餐飲等工種均有可能出現高空墜下或割傷的意外情況。然而,小規模的經營者往往難以對員工進行全面的職安健知識培訓,當中大部份經營場所亦缺乏急救藥箱或具急救知識的人員,未能向僱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往往出現意外後甚至未能向僱員提供最基本藥箱急救護理。
即使部份經營場所設有急救藥箱,亦往往被擺放至過期成為聊勝於無的擺設,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鑒於社會上對職業安全防範意識不足,有關當局亦曾推出了「安全項目投入計劃」、「職安健設備推廣計劃」等項目,協助中小企業提升僱員的安全意識,改善場所安全和管理水平,其做法值得肯定,但有關計劃的覆蓋對象及覆蓋人數仍然有限,難以普及社會大眾整體提升工作安全知識和意識,對工業意外防患於未然。畢竟,要減少工作意外的關鍵仍然是要完善本澳之職安健法律法規,以及加強對企業職安健的支援。
為此,她提出以下質詢:
一、特區政府及有關當局會否計劃加大『職安健設備推廣計劃』,以及擴充不同行業範疇,讓更多中小微企、商戶參與其中?計劃會否考慮加大『急救箱』推廣計劃的推廣,以加強經營者以及僱員的安全意識和保障?
二、《職業安全健康約章》推行已有一段時間,請有關當局對此計劃之成效覆蓋範圍作出評估?對於參與之企業商戶有否進行後續跟進及監察工作?是否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以便局方推出全面的職安健法例?局方能否提供立法時間表?
三、針對『安全項目投入計劃』,特區政府是否會考慮逐步放開申請限制,令到非公共工程的高危行業從業者亦能夠從中受惠?政府會否通過聯合社會機構或社團對其開展教育工作,提升其職安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