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聞博見)節比蘇武的洪皓   陸茂清

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持節不屈,忠貞愛國的故事有口皆碑,無獨有偶,南宋初年,又出了個節比蘇武的使臣洪皓。

「靖康之變」中,金兵攻佔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及皇室,北宋滅亡。康王趙構逃往江南,建立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宋高宗,年號建炎。

初建的南宋王朝岌岌可危,高宗決策派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商議停戰和好,迎還二帝。洪皓知道此行危險,欣然受命,於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帶領使團冒着酷暑出發,輾轉到了山西太原,其時金兵再度南侵,攻城掠地,氣焰正熾,根本無心議和,也不准洪皓回國。

近年後,洪皓被允許前往西京雲中(今大同),會晤金國權臣、元帥粘罕,粘罕於和議避而不談,而是逼迫他去輔助金朝扶植的「大齊皇帝」劉豫。洪皓守正不移,斷然回絕:「吾乃大宋使者,決不委身偽齊偷生鼠狗間,願就鼎鑊無悔。」粘罕惱羞成怒,喝令推出斬首。其手下文武敬重洪皓,為之求免,終於刀下留人,被流放冷山。

冷山在今黑龍江五常境內,終年積雪,冷徹肌骨,又無食物正常供給,洪皓安之若素,挖野菜充飢,拾馬糞燃火取暖。這裏是金國尚書左丞悟室的封地,此人敬重洪皓的人品才學,要他教兒子讀書。洪皓據理力爭:「奉命出使,卻被指令教讀,此非對待使臣之禮節。」悟室傲慢地說:「以為我不能殺你?」洪皓毫無懼色:「奉君命而來,死不足惜。」悟室為他的忠義感動而止。

經由洪皓再三陳說,曉以利害,悟室傾向於議和了,於紹興十年(一一四零)帶着他去都城燕京(今北京)見金熙宗。

不料金朝主和主戰兩派內訌,主和派落敗,洪皓被羈留在了燕京。

金熙宗知道洪皓是個難得的人才,聽取了宋朝降臣宇文虛中等奏請,讓他留在金國做官,許以翰林學士、中京留守等職。面對高官厚祿的引誘,洪皓一一回絕,請求去河北當個普通百姓安度餘年,意在伺機南回祖國。

參政韓昉知道洪皓用意,提出讓洪皓為進士考試閱卷。蓋因金朝法律規定,在金的宋朝官員雖未擔任職官,但只要曾為金辦事者,永遠不許南歸。洪皓洞悉其奸,裝病不去。

身在敵國,生死難料,洪皓猶牢記使命。

他想方設法打探二帝消息,秘密遣人獻給桃、梨、粟、麵等物。

奏報康王趙構已經繼位,二帝知大宋延續,甚是欣慰。

取得了囚禁中的皇太后的信,派人送回臨安,高宗大喜過望。

又幾次將金國亂象傳送高宗,籲請王師再次北伐,恢復故土……

紹興十三年,金熙宗生了兒子,下詔大赦天下,允許宋使洪皓回歸。歸心似箭的洪皓,為防夜長夢多,與隨員與張邵、朱弁等即刻離開燕京,日夜兼程南下。有人向金熙宗進言:若放洪皓,必成後患。熙宗悔悟,令騎兵追趕,至淮河邊上,知洪皓早已渡河遠去,只得空手而歸。

八月間,洪皓終於回到京都臨安。被扣敵國十五年間,從太原到雲中到冷山到燕山,備歷艱危,始終不辱使命,全節而歸!高宗稱讚道「卿忠貫日月,志不忘君,雖蘇武不能過。」(《宋史·洪皓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