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赭紅尾鴝首現小橫琴山,刷新廣東省影像紀錄。五月十七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委託珠海市觀鳥協會前往小橫琴山開展鳥類監測巡護。山路植被茂盛,行至草地處豁然開朗,忽然紅棕色鳥兒闖入,調查員眼疾手快拍攝到的圖片,基本可認出是上體及胸部藍黑色、腹部至尾部羽紅棕色的鳥類,經初步判斷為赭紅尾鴝或藍額紅尾鴝,兩種均為珠海市鳥類新紀錄。調查團隊繼續守候,見鳥兒在草地中玩耍嬉戲,或跳到地上尋找食物,或飛到枝頭引吭高歌。
為進一步確認此鳥種類,調查隊第二天再次來到此地蹲守拍攝,經多方位拍攝觀察,對比歷史鳥類紀錄以及《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三版)》、《中國鳥類觀察手冊》等權威資料,最終確認此鳥為赭紅尾鴝。
隨後經諮詢廣東省鳥類學專家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敏、中山大學生態學院劉陽教授等人,專家表示,赭紅尾鴝在廣東省有過文字紀錄,具體影像資料及確切位置存疑,歷史文獻中亦沒有明確的紀錄,是次在橫琴發現實為廣東省確切赭紅尾鴝的影像新紀錄,也是珠海市的新紀錄。
據悉,今年在深合區已發現六種鳥類新紀錄,分別為花臉鴨、羅紋鴨、大麻鳽、紅胸秋沙鴨、白琵鷺和烏灰鶇,大量的留鳥和候鳥棲息在橫琴山林、濕地和海灘,豐富的魚蝦、底棲生物及紅樹林、蘆葦蕩為鳥類提供繁衍覓食的環境。
各種鳥類在橫琴出現,進一步證明深合區生態環境之良好,污染防治之有效。橫琴同時擁有森林、海洋和濕地三大生態系統,以及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深合區正式掛牌以來,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合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完成了橫琴島陸生野生脊椎動物資源本底調查、芒洲濕地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巡護和監測、環島南路海灘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小橫琴山造林與生態修復等專案,正在開展芒洲濕地提升改造、圍填海生態修復、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植物、昆蟲)、野生動物(鳥類、兩爬和獸類)巡護監測和科普宣傳、古樹名木保護、大橫琴山造林與生態修復、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專案,並計劃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紅樹林保護與修復、琴澳珠生物多樣性跨區域聯合保護等專案,計劃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深合區中長期規劃,號召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