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以後,往倫敦辦點事。事畢,到唐人街午膳,時隔三年,街內建築沒有任何改變,雖不是假期,遊人熙來攘往,盛況依然。
倫敦華埠的牌坊,恭賀新禧的標語高懸,紅底金字,金色煙花圖案,亮眼奪目。滿街滿巷,掛上一串串,一排排的燈籠,紅彤彤,金燦燦,新春氣氛濃烈如昔。能展現中國節日的傳統特色,吸引遊客注目,即使裝飾四季如一,相信沒有人會介意。可是,街內擺設的變動,倒令我吃驚。
唐人街歷來都是步行區,街口早已攔上固定的金屬雪糕筒,嚴禁車輛進入。 街內也有同樣的設施,界定中間的範圍,令街的寛度足有四米,可容六,七個人並排而行,現今眼前所見,左右兩邊的每間食肆門前,全都越過鐵馬,並排兩張露天餐桌,由街頭一直延伸至街尾。不是食肆的超市,也把雜物或攤檔,佔擁同樣的闊度。猝令唐人街收窄一半有多,並排僅可容納三人,異常擠逼。
街口本來有個小廣場,用作遊客集散地,平日紅黃綠小旗參錯揮舞。如今廣場擺了幾張長檯櫈,是行人休憩的飲食區,而新開的幾間餐廳,也把兩行餐桌擺出門外,令廣場小得難以容身停留。整個唐人街大為收窄,遇上假期或節日,遊人如鯽,很容易發生肢體碰撞,爭吵摩擦必然大增,而小偷扒手更有機可乘,治安秩序令人憂慮。
如此變動,不知是何時開始。唐人街是公眾地方,商舖這樣做,顯然是強行霸佔,但似是得到默許的共識,也不見警察干預。然而,為了搶生意,秩序混亂了,遊客吃不安穩,或不願久留,也會影響商戶收益,這實是損人未必利己的事情,難怪我不明所以。
如是近期改變,或許是政治考量。月前香港「BNO者」曾在唐人街示威遊行, 不勝煩擾,如今把範圍收縮,示威者與遊客混在一起,沒有地方聚腳,要講氣勢, 要吸睛,沒戲唱了,希望藉此變動,不再生事。
雖說是斬腳趾避沙蟲,但若能令唐人街回復安寧太平,也是逼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