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就業培訓課程共一萬一千零八十六人次 一千四百多人次成功就業

 【特訊】勞工事務局長黃志雄就立法會林宇滔議員所提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本局恪守特區政府輸入勞動力僅為臨時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政策,確保本地僱員的勞動權益不受損,在任何情況下,對於本地居民有意向及具

 條件擔任的職位,企業必須優先聘用本地居民。

 本局審批外地僱員申請時會動態考慮澳門整體的經濟社會環境,因應不同行業及企業的規模、勞動市場的人資供需及企業聘用本地僱員的狀況等因素,對外地僱員數目持續進行檢視及調控。此外,對於獲批有外地僱員的大型企業,尤其六間綜合旅遊休閒企業,會向其作出轉介,進一步促使其聘用

 更多具條件的本地居民,並配合對企業外地僱員數量的調控,致力促進本地僱員優先就業。

 二0二0年一月至今年四月,本局透過各種的就業配對和支援措施累計協助九千六百六十人次成功就業,當中包括本局聯同工會團體在上月下旬合辦「大型公眾招聘日」成功獲聘的六百三十九人。參與「大型公眾招聘日」的企業及機構超過八十多家,共有四千二百四十八人次登記面試,涵蓋酒店業、銀行業、零售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保潔業等多個行業。

 另一方面,本局今四月起優化了網上配對服務,推出「本地職位空缺」窗口,提供多個工種及行業的崗位,以簡明目錄清單,由崗位至企業分層展示出來,方便市民選擇。有關的崗位資訊,除在本局網站及服務中心顯示外,在各口岸、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的電子顯示屏也可以看到。

 因應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影響,特區政府自二0二0年九月推出「帶津培訓計劃」,對象涵蓋在職人士、自由職業者、失業人士,以及高等院校畢業生。有關的「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是由「技能培訓」及「就業轉介」兩部份組成,自計劃推出截至今年三月,參與培訓課程共一萬一千零八十六人次,完成課程共八千五百九十二人次。當中透過本局就業轉介、自行就業或自行經營業務而成功就業共一千四百六十六人次。完成「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的學員有兩個月的時間尋找工作,故有關人數將有所調升,但就業配對的成功需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狀況、勞資雙方期望的互相適應、個人學歷背景及工作經驗、工作福利條件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等。本局會繼續積極跟進相關工作。

 至於質詢提及的就業數據,根據統計暨普查局二0二一年第四季就業調查結果,月工作收入介乎一萬六千元至四萬元的本地全職僱員共十一萬四千三百人,較二0一九年第四季的十二萬八千一百人減少一萬三千八百人(質詢指大跌九萬三千人應該有誤)。月工作收入低於一萬六千元的人數為七萬零八百人,較二0一九年第四季的六萬四千人增加六千八百人(質詢指急升六萬八千人應該有誤)。

 有關質詢第二點問題,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澳門經濟和就業市場帶來影響,特區政府兩年多以來已推出一系列應對措施。為進一步提振內部需求,減輕居民的生活壓力,特區政府將於今年六月再推出新一輪經濟援助計劃,包括實施新一輪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和家居及企業商號水電費補貼措施。其中,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將向每名澳門居民提供啟動金五千元及立減額三千元,希望藉着槓桿效應,讓更多消費金額注入市場,並讓分佈各區和經營不同行業的中小企均可受惠。

 此外,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協助中小企緩解資金周轉壓力,包括推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臨時放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申請資格,以及延長「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同時,為提高中小企適應消費新型態的能力,特區政府亦積極推動中小企革新經營,協助提升管理、營運和技術水平,善用新媒體平台進行推廣,把握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

 澳門金融管理局支持澳門銀行業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受疫情影響的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支援,包括「還息暫不還本」及適當延長貸款期限。該局並協調金融機構於二0二一年十月至今年三月,落實中小企「聚易用」服務收單費率優惠措施,近期再將優惠延長至今年九月三十日,預計有二萬商戶受惠。

 關於質詢第三點問題,澳門金融管理局表示,澳門特區財政儲備總額目前較疫情初期有所增長,主要是因為疫情前的預算執行結餘款項撥入及較理想的投資回報所致。自疫情爆發以來,特區政府已連續三年推行赤字預算,動用超過一千億財儲推出多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逆週期措施。此外,自財政儲備制度建立以來,在本地銀行體系的資金投放持續增加,支持銀行對經濟活動的信貸增長,為本地金融業發展及特區經濟締造乘數效應。

 特區政府會持續關注本澳經濟和就業市場的變化,適時檢視各項支援措施的成效,並會實事求是地對外地僱員作適時適度的調控,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的權益。」

 林宇滔提出以下質詢:

 一、面對本地就業職位持續流失,就業不足大升,且居民收入不斷下跌的情況下,當局有何實質的「穩就業」措施?當局會否優先削減博企和其他外僱比例高的大企業的外僱額,讓最有條件提供職位和培訓資源的企業落實聘用本地人,真正還職於民?因應目前職業配對和帶津培訓成效極低的情況,當局會否推出「在職培訓見習計劃」,津貼中小企聘用本地人,並提供培訓和見習,提高本地人轉職成功的機會?

 二、雖然疫情初政府先後多次推出經援措施,協助中小企渡過經濟難關,但隨著疫情持續,政府去年實際的經援措施投放卻不增反減,面對疫情未見曙光及經濟持續下行,當局會否盡快推出及時有力且具針對性的經援措施,援助受影響的打工仔和中小企能夠渡過目前的經濟困境?會否再推新一輪消費補貼計劃和稅費減免措施,真正做到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

 三、相較疫情初,本澳財政儲備仍然維持正增長,政府會否善用豐厚的財政儲備作出超前投放的逆周期操作,為日後復甦經濟和未來培育多元經濟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