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歷史古董文物成綜合博物館 古董藝術品商會提建議

 澳門古董藝術品商會會長練子成認為,專題性分散型的廿多個博物館雖是中西文化融匯的多元文化的載體,但對配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尚有繼續完善、發掘潛力的空間,建議考慮「聚集、規範、學研」綜合措施,使之為經濟適度多元化、為配合三大定位目標發揮更大的作用。

 練子成表示,中西文化融合五百年的歷史,造就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台」、「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合作基地」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的歷史人文優勢。過去數十年,澳門官方部門、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從不同的微觀角度出發,並因應澳門土地資源匱乏的條件,先後探索、籌備、建造了分散形、專題形、微小型的廿多個博物館或類同場所,其中官方性質的包括海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葡式住宅博物館、路氹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賽車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土地暨自然博物館、消防博物館、通訊博物館、保安部隊博物館、以及沙梨頭更館、典當業展館、聖物寶庫、回歸賀禮陳列館、茶文化館、澳門科學館、澳門本法紀念館、中華民族雕塑園展覽館、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等。非官方性質的博物館及類同場所則是仁慈堂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手信博物館等。

 雖顯多元但過於分散不利於兌現其應有的旅遊效益、教研作用、交流功能。希望通過聚集性整合、規範化鑒定、常態化學研,能推動珍貴且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為澳門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聚集性整合──新填海區覓地興建大型綜合博物館

 他表示,澳門的各個專題性博物館的特點是微小型、分散型,吸引遊客的魅力與延長逗留時間十分有限。倘有相應的大型建築物,以分展館方式容納及展示官方性質的所有博物館館藏及相關圖文資料,輔以相關的餐飲、休憩、聚會等服務空間,相信可以吸引有興趣者逗留大半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澳門土地資源有限,所幸正進行相關的填海造地及新區發展計劃,因此,可考慮在相關的新城區規劃安排相應地皮用於興建大型綜合博物館,為澳門更好地發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服務於國家發展策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規範化鑒定──組織海內外頂尖專家完善文物鑒定

 練子成稱,藉借綜合博物館項目計劃的實施,建議澳門政府方面邀請海內外頂尖專家、學者對澳門現有博物館藏品進行一次系統性的鑒定或鑒賞,並輔以相應的宣傳推介,期可引起世界各地對中西文化融合地澳門或相關文物的關注及興建,並因應持續的、較長時日的鑒定而帶動赴澳旅遊參觀熱潮。

 以台北故宮博物院對於國寶級的定義標准為例,相關的鑒賞內容包括:第一﹑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第二﹑有當時年代文物的代表性;第三﹑生產製造技術屬於同一時期最高的水平;第四﹑製作難度高;第五﹑屬傳世罕有品或孤品(指古陶瓷)。希望陸續的或一批批關於澳門現有藏品的相關鑒賞報告,會在海內外引起相應的興趣熱。

 紀念品產能──研製量產著名文物微縮旅遊紀念品

 許多旅遊城市都有將當地著名歷史文物微縮化設計成旅遊紀念品並批量化生產、銷售的做法,例如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鎖匙吊扣、微縮翠玉白菜裝飾品,等等。練子成稱,文物人文背景的飾品具有宣傳推介相關旅遊產品的作用,更有帶動工藝品量產及銷售的經濟效益,希望藉借大型博物館計劃的落實,也能帶動旅遊紀念品的產銷,以及獲得其他相關的產業鏈效益。

 常態化學研──澳門多元博物館文化有利拓展學研

 練子成表示,澳門的廿多個博物館涉及多元內涵,有宗教、歷史、中西文化交流,也有城市建設、住宅內容,更有消防、軍事、電訊、海事等,澳門政府、高校、社團等可以利用博物館多元內涵,輪流舉辦各種不同內涵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既可推動澳門會議展覽業,又可推介宣傳澳門的歷史人文,更可拓展現代學研交流。

 練子成指出,香港新一屆政府特首唯一候選人李家超最近的政綱發表會時提出,香港將發展成為文化之都。其實,多年前香港特區政府已提出要發展西九文化區計劃,並已經投入四百億港幣進行相關的硬環境建設。

 澳門也早已提出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適度多元要立足於自己固有的優勢或特長。因此,把握博物館範疇多元優勢恰恰是經濟適度多元的一個突破口或者切入點,希望整合博物館的「聚集、規範、學研」等綜合措施,能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為配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目標,發揮應有的正能量。◇

 本報記者:蕭德釗